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审计八条建议破解老区发展“瓶颈”
发布日期:2014-07-23  来源:常州市审计局
    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审计局对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实施了审计调查。针对帮扶工程和老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常州审计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努力破解茅山老区发展“瓶颈”,助推老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和谐、跨越发展。
   (一)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帮扶工程有序开展
    1.进一步明确帮扶责任。各帮扶单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的规定,挖掘自身资金、技术、政策、资源及人脉等方面优势,结合薄弱村实际资源特点,重点开发产业项目,聚力提升帮扶村“造血”能力,发展多种经营,建立增收长效机制。应补充完善相应的刚性规定,更好地调动帮扶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及时掌握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
    2.制订帮扶资金监管办法。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百千万”工程帮扶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进一步规范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各组长单位和挂职干部应加强对帮扶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敦促各村及时将帮扶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上,充分发挥帮扶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专账核算帮扶资金。各镇经管站应建立“百千万”帮扶资金专门的资金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加强乡镇内部审计。 
  (二)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3.增强发展产业项目的吸引力。可以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扩大再生产或兴办新实体,通过合作开发、产业推动、商贸带动、帮助招商引资等途径,促进结对村经济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可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策激励、合作共赢的思路,对参与企业在政策上给予照顾和优惠,增强各方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和吸引力。
    4.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坚持把科学的精神贯穿于项目论证、规划、审批、建设、验收、投产、运行、收益、评估的全过程。项目立项时,应紧紧围绕薄弱村实际特点,对土地环境、相关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及效益分析等进行充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避免有限的帮扶资金损失浪费现象。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法律意识,完善相关程序,签订协议保障薄弱村的合法权益。项目运行后,应跟踪项目运行情况,及时解决技术、资金投入等困难,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监管,合理规避风险,促进项目实现预期收益。
   (三)拓展形式内涵,多种渠道增添帮扶成效。
    5.推动富村带穷村。很多村级组织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上都很相近,但由于发展思路、发展起点、机遇把握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目前的发展状况悬殊较大。组织开展经济富裕村与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共建活动,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通过思路、经验、资源的借鉴互动与沟通支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地带动薄弱村的发展、实现先富带后富,推动资源整合、共同富裕。
    6.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目前“百千万”帮扶工程的成员,仅限于市级部门单位,涉及面小,帮扶力量也显薄弱。建议在社会广泛动员,推动工商企业与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组织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自愿与薄弱村结对帮扶,采取项目投资、合作开发、发展指导、公益捐助、帮扶济困等多项帮扶方式,激发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帮助经济薄弱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四)选优配强干部,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水平。
    7.选拔内部“能人”进班子。经济薄弱村虽然集体经济发展有落差,但每个村都有一批自己成功开厂办企业的“能人”,他们普遍有文化、有思路、有干劲,对村情村貌熟悉,对本土本乡有感情。应通过细致工作,引导他们从致力个体富裕转为投身集体富裕的“大业”,使村委会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8.组织村委干部的综合培训。市、辖市、乡镇的各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薄弱村村委干部的综合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重点放在提高政策水平、开拓发展思路、增强经济能力、强化专业知识、普及法律法规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双带”能力。(王静婷、张婷)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