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0-09-15  来源:常州市审计局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审计署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意见的通知》中都明确提出了“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机关应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跟踪审计,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的要求。近几年,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响应号召,相继组织开展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创新审计方法,以促进重大政策落地,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从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意义和目标出发,阐述了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法,希望为更好地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提供参考。

一、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意义和目标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审计发展实际状况需要的全过程审计方式,它能够克服传统审计被动、滞后、低效率等缺陷,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效避免资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国家宏观政策执行情况为审计对象,是国务院为促进宏观政策落实授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新职权。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主要目标是:

(一)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是新时代赋予审计机关的崇高使命,也是作为政治机关和宏观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审计机关应自觉融入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审计项目,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发挥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

(二)促进宏观政策落实到位。审计机关要深入落实中央要求,依法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以促进中央政令畅通为抓手,以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为重点,既及时反映和总结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中的经验做法,也深度曝光弄虚作假、隐瞒实情,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懒政怠政庸政问题,当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保证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干净干事。

(三)推动政策措施调整完善。由于政策本身具有多元目标而且执行过程中包含许多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因此一项政策执行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可能符合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也可能与其目标相背离。通过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及时反映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结合现有政策导向和未来政策走向,辩证评判政策措施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促进政策制定者及时调整完善正在实施的政策,以便实现预期目标和更大的政策效果。

二、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类型,在推进党委决策部署、政府精细化管理、预防制度性腐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把握审计重点,有效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全面了解项目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应着力抓好“四个重点”,稳步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一)重点关注政策制定的目的性。政策措施是一个宏观概念,涉及内容广泛,层级繁多,专业性强。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是实施审计的依据,因此,跟踪监督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人员就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广泛收集国家、政府及部门在该领域的相关文件资料,系统梳理政策的层次、业务、流程、项目资金安排及涉及的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和把握国家的基本形势,了解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内容、目标、评价标准和执行路径,把握其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从而切实领会政策精神,明确着力点,找准切入口。

(二)重点关注政策执行的到位度。国家的政策需要多部门分头贯彻执行,需要政府发挥支持保护作用,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条件。因此,要加大对问题的揭示力度,重点检查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政策不落实、项目不落地,曲解政策,变相拖延不执行,或者搞变通打折扣,选择性执行、象征性执行,利用定向、精准调控措施谋取小团体及个人私利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三)重点关注政策执行的公平性。资金和项目是党委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的最重要手段和途径。虽然有大量财政资金投向了相关领域,但由于审批程序不科学不透明,具体操作不规范不严格,导致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失公允,应该惠及的群众没有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不应享受补助的人群则享受了相关待遇。因此,审计机关在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时,要以资金为主线,了解资金的总体规模、分布投向和趋势变动,检查资金筹集分配和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的合法合规性,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违规套取骗取项目资金、超范围或超标准发放各类补助补贴等违纪违规行为。

(四)重点关注政策执行的效益性。政策本身具有抽象性,项目建设和资金流动是政策实施的有效载体,是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在缺乏论证、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盲目拉投资、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出现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严重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一是要以项目为载体,持续关注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是否合规,审查项目建设管理、工程质量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营使用情况。二是要对照政策目标要求,从不同层面多角度分析资金使用效益,客观评价政策措施落实的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要关注政策本身有无先天性的瑕疵和缺陷,是否符合地方实际,政策落实的评价标准是否因地制宜,各地出台的配套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多个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衔接是否顺畅,揭示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偏差,为决策者补齐工作短板、堵塞制度漏洞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做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主要方法

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涉及面广、内容众多、情况复杂。为更好发挥建设性作用,审计机关要创新跟踪审计思路,在具体实务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审计方法,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审计目标。

(一)创新实施方式,突出审计重点。对于一些面广量大的项目,可以采用“单位自查、整改落实、实地核查”的方式,审计机关在掌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周密计划,通过综合分析和重点筛选,对具体项目或事项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例如笔者在开展本地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政策跟踪审计时,先期与发改和工信部门联系,获取2019年以来新增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清单,了解2020年全市清欠工作最新进展,有针对性地制订审计实施方案,并设计和发放项目建设情况调查表。在对各单位填列清欠报表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再选取重点地区和承担政府性项目较多的单位进行现场核查,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二)加强组织实施,优化资源配置。一是推进人力统筹。牢固树立审计“一盘棋”理念,抓好审计资源的统筹调配。既可以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审计,也可以强化与下级审计机关的联动协作,或者审计机关内部跨处室融合实施,不断完善“上审下”“交叉审”“一拖N”等多兵种、大兵团、合成式的审计组织模式,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等资源,聘请有专业技术资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协审人员,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同时,大力推动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协同配合,加强工作交流与沟通,如开展一些重大项目政策跟踪审计时,可以联合纪检、财政或者主管部门开展综合检查,形成监督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推进项目统筹。科学谋划,将本级项目计划与上级计划、下级计划及时衔接,加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的融合,多类型审计项目共同发力,做到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成果共享,实现“一次进驻”“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审多用”,最大限度扩展覆盖面,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坚持刚柔并济,保护改革创新。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改革发展的大胆探索和有力实践,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审计人员既要坚持原则、依法审计,严肃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不到位等问题;也要坚持客观求实、实事求是,历史、辩证、客观地看待审计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以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政策跟踪审计为例,审计人员在现场核查时发现,部分款项并非是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有主观“拖欠”意愿,而是疫情背景下,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破产、注销、经营地址变更、财务等经手人员变化等原因,长期联系不上。部分企业忙于推进复工复产,对于保证金清退等小金额欠款,由于还款流程繁琐,需准备大量的资料及证明,及时索取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长期未能到相关部门办理清退手续,影响清理进度。还有一些是因为供货单位提供的商品及服务存在质量问题,远低于合同约定要求,双方在款项支付方面存在争议,故未支付剩余款项。因此,审计部门在具体实施中,未作“一刀切”认定,而是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的意见,弄清问题原委,审慎对待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建议双方通过司法途径明确责任,解决分歧。

当前,持续深化政策落实审计,既是审计机关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审计的本质要求,是审计人员的使命和责任。这项工作对审计机关而言只是个开始,还有许多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内容,任重而道远。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必须积极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增强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念,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宏观分析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助力审计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王晴川)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