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多举措推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展 |
发布日期:2020-09-30 来源:常州市审计局 |
为构建“全覆盖”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权力制约、构筑惩防体系、减少监督盲区等方面的作用,常州市审计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举措推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健全制度引领协同,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审计署、江苏省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常州实际,今年3月,常州市委审计委员会出台《常州市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组织方式的指导,着力推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业务协同融合”。在此基础上,常州市审计局出台《内部审计指导员制度(试行)》,明确该局各业务处27名中层以上干部作为内审指导员,对口安排到履行内审职能的市属单位,点对点进行业务指导。该局还出台《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工作计划》、《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分别就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展作出具体务实的部署安排。 二是部门联合强化协同,搞好内外统筹。该局注重将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展拓展到市级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出台合作框架。上半年,该局与常州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共同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合作意见》,明确了双方在制度互融、计划互询、队伍共建、业务共推、技能共提等五个方面的合作内容,构建了由国家审计引领、财政局(国资委)内部审计牵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的“三位一体”国资审计监督网络,为实现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全覆盖,维护国资安全筑起了第一道审计屏障。目前该局正在与该市卫健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协商磋商,出台加强协作的意见,共同推动内审工作发展。 三是审训结合推进协同,提高业务素质。该局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专业优势和各部门行业优势,通过组织集中培训、经验交流、以审代训等多种方式,分层分类加强内审业务培训。一是以审代训。组织内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建立了内审人员需求与审计项目匹配、自愿申报项目和代训时长、风险防范、信息反馈等四项工作机制,严密组织实施。该局今年已组织安排了内审人员25人次参加到10个国家审计项目中,以审代训时长累计达410个工作日。二是集中业务培训。组织市属单位内审人员112人集中业务培训,邀请该局业务处处长就预算执行审计和基本建设投资审计等内审机构普遍开展的审计项目进行辅导宣讲,帮助提高内审人员业务能力。三是成立内审业务骨干库。通过自愿申报、单位推荐、市审计局内部审计指导监督机构审核、网上公示等程序,来自市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不同行业领域系统的61人成功入选内部审计业务骨干库,为内审人员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搭建平台。积极发挥专家库作用,为全市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审计项目分工协同,形成监督合力。一是采取“联动审计”模式,促进有效融合。该局每年审计计划都安排对市卫健委下属的一个市属医院进行财务收支及信息系统审计,联合被审计单位内审人员全程参与国家审计工作,在问题互查、整改互促、成果互用、信息互享等方面实施互动,达到了“审计一个行业、解决一批问题、提高一支队伍、健全一套制度”的工作目标。在今年全省开展的医疗政策跟踪和医院信息系统审计中,该局继续吸收被审计单位内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并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效果。二是实行“自查督查”模式,提升审计效益。该局有效借助市经审联席会议平台,每年以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组织对各部门单位开展的内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自查,并根据自查结果组织抽查,抽查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2019年市属18个单位对57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成果互用深化协同,提高质量效益。建立内审资料备案制度,明确要求履行内审职能的市属单位,将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审计整改情况、工作总结以及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资料,及时向该局报送备案,加大对备案资料的研究分析力度,作为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参考依据。建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成果采用机制。该局明确,国家审计中对内部审计发现并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在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家审计应将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和主要领导人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情况纳入审计评价的内容,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形成贯通顺畅、高效协调的监督工作格局。(王鲁迅) |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