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应“给力”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
发布日期:2011-05-27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酝酿已久的专项治理工作正式启动。中央将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作为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值得期待。为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审计责无旁贷,审计要给力专项治理,应当好三者。 一、做清理公车数量和运行成本的求证者。 公车到底有多少,运行成本有几何,求证这个数字,还真是很难说清楚。北京市财政局年初通过其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了全市6万多辆公务车引起网民质疑。公车难统计,成本难弄清,主要受多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目前定义界定不清;另一是统计口径不一致。对此要解决公车定义的统一和统计口径的统一。本次公车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有彻底摸清车辆总数的要求。不仅逐辆登记,不允许遗漏、瞒报,而且要公示。对此审计可结合同级财政审计和部门预算审计进行监督,并积极配合重点检查,将公用车辆实有家底和运行成本弄清楚。通过本次清理登记,交出一本明白帐。 二、做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促进者。 本次专项治理就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和违规换车、借车、购车、豪华装饰和公车私用等问题划了六条红线,这都是过去屡禁不止、屡教不改和需要标本兼治的顽疾,此次分门别类地明确指出、予以严禁。审计要关注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揭示和反映公车管理制度方面的症结所在,提出改进意见,其中包括如何控制公车总量和配备、如何保障公务用车、如何加强公车管理及公车滥用的情形及处罚措施等。同时要与贯彻温家宝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的要求结合起来,能将行政经费控制住和压缩到位,将运行成本降到最低,通过缩减公务用车消费来达到减少机关行政经费支出的目的。 三、做公车全面改革的推进者。 公车改革是一项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技术层面是合理压缩公务车全流程的各项开支,政策层面则是以公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公车改革难在“革自己的命”,触动领导干部的利益;难在能让人民群众满意。从各地试点探索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货币化改革,发放补贴自行解决交通问题;半货币化改革,取消公车由车管机构统一调度、结算;加强管理模式,严格限制编制和费用开支。专项治理是车改的前奏,目的是为下一步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审计要根据权与事的匹配,算清改革成本这本帐,要开展交通补贴合理性以及优惠政策幅度的研究,认真测算按照货币化补贴车改的办法成本,较之原有开支的数量增减,并作出评价;车改补贴既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状况、公务员公务出行的成本等情况,又要考虑本级财政的承受能力;关注车改的配套措施,研究推行社会化保障用车,降低用车成本的现实可能性等。总之,审计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测算、严格论证,求证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实现既保障公务用车,又降低运行成本、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特别要防止公车改革带来后遗症,产生新的不正之风,给党政机关的作风和形象造成损害。 |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