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信仰之魂――观影《秋之白华》有感 |
发布日期:2011-06-21 |
在建党9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有幸在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的故乡江苏常州,提前欣赏到了电影《秋之白华》,该片通过讲述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副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向警予等等,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而瞿秋白正是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影片的风格让人感觉很温暖,很抒情,24年的上海,27年的武汉,28年俄罗斯,时间轴拖着思绪不断的向前走,历史的脉络愈加清晰,影片拍摄得非常细腻。该片不同于其他献礼片,独辟蹊径以诗意的手法从爱情角度讲述革命伟人瞿秋白传奇且浪漫的短暂一生。故事发生在1924年,进步青年杨之华为理想进入了上海大学社会系,并与时任教授瞿秋白相识,当时的瞿秋白把学校的讲台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点燃青年学生热血的舞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慢慢地成熟。时局的动荡不安,生活的奔波劳累,使他们经受着一次又一次分别痛苦,然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终止他们对革命工作的坚持,如同他们对爱情的忠贞……1935年,瞿秋白被捕,面对劝降,他大义凛然,不放弃自己的革命立场与主张,在国际歌中,瞿秋白从容就义,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与理想。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人物中,瞿秋白无疑是具有独特气质的一个。他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弥漫之时临危受命,又在数年后为他人的错误路线负责而受到不公正对待。瞿秋白先后两次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又先后两次因党内路线之争和共产国际的干预失去了最高领导职务,甚至被排除在党的领导机关之外。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他即使不因此“撂挑子”,也要闹点情绪。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坦然面对,并依旧努力工作。这种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的作风也正是我们开展日常工作所需要的。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地方反动武装的部队俘获。在被押期间,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他严词拒绝了敌人多次劝降,6月18日,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刽子手点头微笑着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一颗耀眼的明星从此陨落。 瞿秋白以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线,面对敌人的诱惑与威逼岿然不动,在我们审计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诱惑与各方压力,我们也要向瞿秋白一样以对事业的忠诚,对信念的执着来坚守底线,完成好国家赋予自己的使命。 |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