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 |
发布日期:2011-06-28 |
一、我国现行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实行行政型审计模式,中央审计机关——审计署由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地方审计机关实行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近年来更是在全国掀起了深有影响的“审计风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政府审计和国外国家审计的差距。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低,与国外比较成熟的审计制度比较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我国政府审计独立性有待增强 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包括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中央审计机关即审计署,是在国务院总理的直接领导下的审计机关。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本级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其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而行政则受本级政府首长的领导。我国的这种行政型政府审计存在一个最致命的问题——独立性,所以审计工作会明显地带有政府影响的色彩。就拿地方审计机构来说,现行审计制度是宪法规定的,宪法没有修改,地方审计机构就无法从地方行政独立出来,地方审计机关不能脱离同级政府的领导,又要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审计监督,这样无形地就增加了工作阻力和压力,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二)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我国有关政府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较多不成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法治不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等。首先,我国对于政府审计人员应有的权利及责任方面的规定还是不够明确与完善,其次,人们相对于法律意识也是比较的薄弱,公开透明,自觉依法,依法执行的自我意识还是比较差的。这样的氛围就很难使相关法律在实行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执法效果,就会出现法律对审计工作来说相当于一纸空文的情况,不但如此,政府审计一旦脱离了依法审计,那将不再确保政府审计的权威性,政府审计的作用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运行模式落后 由于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上下部门的协调性很差,经常造成工作中的信息缺失,信息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等一系列情况。一项资源可能被分成若干资源进行审计,难以产生倍增的效应,从而难以把握总体,抓住实质性的东西。这样既没合理地利用经济与社会的资源,也没有科学有效的审查,也就更谈不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高效发展的目的。特别是现今的经济发展已经使得现有政府审计满足不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相对有限的资源以成为了我国政府审计关注的焦点。但在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来提高审计效率性上说,我国政府审计对其的开展力度还是很有限的。对于管理模式而言,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体系也是影响审计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审计工作之后所出的成果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这里指的标准既包括定量的又有定性的。审计结果一旦没有了标准,审计人员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就很大了,很难达到审计最终的目的。还有在审计质量控制上,我们虽然制定了控制的方法,但在此基础上却没有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也不是很规范严格,这样对于审计事项的复核就很难做到更有深度,更准确。 二、我国政府审计的改革建议 基于以上对我国政府审计的问题分析和对国外成熟的国家审计实践的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主要可以从经济责任的强化、绩效审计的开展和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经济责任制的强化 这一项要求的提出,是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的需要。审计署在五年计划中也把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治理商业贿赂,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工作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以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坚持和不断完善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国有企业审计路子。政府审计人员不但要把审计业务与反腐倡廉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更要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途径,把开展审计工作和审计研究,发现审计问题和解决审计问题有效合理的结合起来,努力找出产生腐败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根源,提出体制改革、制度完善、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二)绩效审计的开展 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也将力争在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对于我国特定的法律环境,政府绩效审计的推动者不会像国外那样由立法机构推动,国家审计署将是最为有利的推动者。审计机关积极主动的推动政府绩效发展即是内在动力作用的结果,又是外在压力的结果。就内在动力来说,作为专门负责政府审计的职能部门,审计署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政府审计来体现政府的高效和廉洁。看查处了多少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事件,发现多少政府处置的问题;政府权利部门的腐败程度因为政府审计而下降了多少,支出的效率因为政府审计又提高了多少。如果政府审计只有财务审计而不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审计署的工作业绩就只能定义为“查错纠弊”,而不能在促进效率上积极地发挥作用。 但由于我国审计体制与西方国家不同,对绩效审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同,西方国家绩效审计属于“外部审计”,代表的是国民对政府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的审查。而我国审计机关是国家政府内部的组成部门,属于“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内部行政监督的基础上,对政府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情况进行审查,改进管理、增强责任,提高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又因为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审计人员素质、能力都不能完全适应绩效审计的需要,所以我们没有现成的审计模式可以套用,必须探索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绩效审计。为此,要加强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和管理绩效审计,通过审计过程对项目执行的具体绩效的分析和评估,强化相关部门的绩效责任理念。它主要是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绩效为主,同时也可以拓展到帮助被审计单位寻找管理的漏洞,预防损失和浪费。在审计对象上,绩效审计将扩大到各级各类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层次上,绩效审计将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效益审计为主向社会效益审计为主发展;在审计手段上,也将由人工审计向自动化审计发展,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技术环境上,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更为广泛地运用管理学、教育学、计算机分析系统、工程设计、统计学和社会等重多学科知识,也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科技素质。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时期,相对于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环境因素而言,开展绩效审计所需要的技术手段,是最容易在短时间里通过“引进”和“吸收”的方式加以实现的,因此,技术环境也不应该是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的未来方向,我们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和西方国家社会体制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同的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只有根据特殊情况,才能真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我国的政治环境决定了绩效审计选择了渐进式的发展,经济文化环境决定了各地区绩效审计开展的先后程度,技术手段虽然说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然条件,但并非会成为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审计人员不仅仅要熟悉会计审计知识,还要具备深厚扎实的金融、财税、贸易等各方面的专业能力,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客观需求,适应审计国际交流的需要。同时随着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注重优秀人才的奖励制度,有奖励才有动力,才会踊跃出更多的符合审计需要的审计人才,并尝试实施审计末位淘汰制度,增强审计人员不断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审计虽然没有像国外那样有这长久的历史,更没有国外那样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前景是被看好的,任重而道远。做什么事情关键就在于对自己的定位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好的经验,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一套路子来,踏踏实实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发展之路。 |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