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审计应在增强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上发挥作用
发布日期:2011-09-09

女孩郭美美的炫富行为,迅速升级成一桩公共事件,致中国红十字会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舆论对中国红十字会及其背后慈善事业的抨击、质疑、追问声尚未平息,尚德“诈捐门”又将慈善总会拖入了公众质疑的泥沼中。这些事件无疑给本就步履蹒跚的中国慈善业又一次重击。从红十字总会发布的公告可以看到,捐赠记录显示,今年7月以来(郭美美事件之后)很多人捐款金额在1元以下,这既是公众对“郭美美事件”事件的一种回应,也是公众对中国慈善机构不信任的表现。中国慈善业的前景令人担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有很大差距。一份调查表明,目前在中国,对于捐赠人和社会公众非常关注的慈善款物用途、项目实施效果的信息,慈善组织的披露情况非常不乐观。调查同时显示,九成社会公众对慈善信息公开满意度偏低。

公信力是慈善的生命。丧失了公信力,慈善组织就会丧失资源、丧失力量、甚至丧失存在的价值。审计机关作为一个业务专业而且深受公众信任的监督机构,在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上可大有作为。

审计机关应当定期对慈善组织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并公告审计结果。此次公众质疑的一个焦点就是,红十字会系统的红基会如此庞大的资金量却由一个只有5个合伙人、30万注册资本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严重缺乏公信力。而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则可以避免这种质疑,国家审计机关人员储备充足,可以调动的审计资源较多,业务能力也深受信赖,审计结果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因此对于大型慈善组织,国家审计应该定期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公之于众,避免公众猜疑,使得“郭美美事件”不再上演,为公众和慈善组织之间的信赖搭建桥梁。

审计机关对于特定资金应当进行跟踪审计并公告审计结果。慈善事业是“透明的玻璃口袋”,监督特定慈善资金的去向,既是对捐赠者的尊重,也是慈善本身性质的需要。像“汶川地震”捐款等特殊的慈善资金,审计机关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既保障了资金的使用安全,又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性,而透明性的增强又反过来让更多的公众捐出善款,实现了慈善的良性循环。审计机关应当督促慈善组织自主建立透明机制,实现慈善组织规范发展。

审计机关应当要在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利益冲突规则、财产管理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和测试,对相应的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以保障公开透明机制能够有效建立并运行起来,避免类似“诈捐门”事件的发生,实现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自我增长。

当前出现的“郭美美事件”、“诈捐门”等伤害慈善业健康发展的事件,归根到底,是慈善组织透明度不高导致的,由于透明度的缺失,一小部分人利用慈善组织的管理漏洞,谋取私利,而这类事件一曝光,就被迅速放大,导致公众普遍的不信任情况。审计机关应当从这些事件中吸取经验,主动服务慈善组织,为慈善组织增强透明度,进而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