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基层县(市)加强审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0-08-09
  
  
  【摘要】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加强审计成本控制,降低机关运行成本”。由于面临审计专业人才缺乏、审计任务繁重、审计经费严重不足、审计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等方面制约,部份基层审计机关(包括县、市、区,下同)很难科学合理有效配置审计资源,主要精力忙于具体审计事务,对审计成本控制管理概念比较陌生,实际工作中很少涉及。同时,由于基层审计机关所面临的审计环境制约,客观上制约了审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开展。
  【关键词】  审计成本控制管理现状、审计成本管理主要原则、主要关系协调处理、推行成本控制管理建议
  一、现状
  (一)审计资源配置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人员数量少,整体素质较低。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定编一般在25人左右,实际具体从事审计业务人员不到20人,大部份审计人员第一学历都是初中、高中、或中专,且年龄老化,通过学习培训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人员素质;二是审计任务重,质量不高。现在审计监督范围在不断扩大,审计类别由过去单一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工程投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环保审计等并存发展,疲于应付各项审计,少数审计机关有些审计任务由于人力资源不够还没开展,如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等;三是审计工作经费不足,还存在“为钱而审”问题。审计工作经费普遍不足,大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经费主要来源还是直接或间接依靠审计执罚收缴入库返还解决,涉及到审计生存问题;四是审计结果公开要求高,风险大,审计机关也面临着很大压力。审计结果不公开,社会各界期望值较高,要求也迫切,一旦公开审计结果又担心审计风险。
  (二)审计成本控制管理理念还没有形成。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行政机关成本管理有一个认识过程,从宏观上讲都提倡节省行政工作成本,少花钱多办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将工作成本控制额度具体量化到每一项工作,并进行相应考核;二是审计机关负责人迫于现实工作情况对成本控制管理认识不够,由于行政机关工作性质与各级政府对行政机关工作考核衡量,主要侧重在公共性职责履行,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职责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一些简单量化指标),即使是现在推行部门预算时确定各行政单位经费也没有考虑行政机关工作成本高低,一般是以简单人员定编数与一定行业标准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各行机关主要负责人对每项工作办事效率与相应工作成本费没有考虑,过多考虑办事成本还担心工作搞不好,受到领导批评;三是审计系统干部职工对所从事工作进行成本管理控制也不认同。同时,过去是审计别人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现在却要对自己工作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管理,也还有角色转换问题。
  (三)审计成本控制管理与其产生效益难以确认衡量。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审计成本控制管理还是一个全新概念,对如何进行审计成本管理、如何控制审计成本、如何考核衡量审计成本无所适从,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二、审计成本控制管理五项原则
  审计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管理工作,要确定相关原则,以利于规范审计成本控制管理,方能取得一定效果。
  (一)上下推动原则。审计检查工作如同企业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一样,同一种产品甲企业可以生产,乙企业也可以生产。按照现行审计法律法规,有些项目审计,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审计局、县审计局四级审计机关都可以进行审计。同时,地方审计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干部为主,一般每年审计项目任务30%是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部署的,对于开展审计成本控制管理也有一个上下推动、上下联动过程。
  (二)全员参与原则。审计成本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除外部因素外,仅审计机关内部涉及到不同部门。审计成本控制管理应该以审计项目为中心,以最少成本费用最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为目的而开展各项工作,单靠审计业务部门很难达到目的。审计机关领导亲自参与,亲自筹划与督促检查,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成本控制管理方能产生整体效能。
  (三)经济合理原则。任何管理工作必然耗费一定人力、财力、物力,开展审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必然要付出一定支出。这种支出应该有一定限度,从经济学角度讲,也应该有一个控制标准,如果开展成本控制管理付出代价超过成本控制所节约审计成本,就失去审计成本控制管理意义。
  (四)因地制宜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国家审计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内容更加宽广,审计组织方式比较多,主要包括定期审计、送达审计、就地审计、行业审计、专项审计等组织方式,国家审计类别形式已经由传统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签、环境审计等并存,要针对不同审计组织方式与审计类别形式,确定不同审计成本控制管理方式方法。审计同一项目同一单位如采取不同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成本是有较大差别的。
  (五)奖惩考核原则。为了发挥审计成本控制管理作用和维持长期有效运行,必须依靠科学、合理奖惩考核制度作保证,明确成本控制管理具体尺度、计量考核方法、采用标准、各部门职责与要求、考核奖励具体办法等。
  三、成本控制管理应该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处理好审计法定程序与实际具体操作程序的关系。工作程序与工作成本费用有着密切关系,过于复杂工作程序不但增加工作难度,影响工作效率,还大大地增加相应成本费用。依法治国要求必须依法行政,要求审计执法公开、公正、公平。为了促进审计机关依法从审、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审计系统自上至下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操作程序与方法,这些程序与方法为防范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发挥指导、督查作用。同时,这些程序与方法也大大增加了审计成本费用。目前,一个审计项目必须经过制订计划、开展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组织和实施具体审计与审计调查、编制审计日记与相应工作底稿、草拟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审计决定执行等程序,有些程序还有时间要求,这对于较大审计项目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单位与项目审计,特别是现在一部分县市都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并且还在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各单位财政财务核算与相应管理工作大部分集中到财政部门,管理逐步在规范,对这些单位审计如果还是按照法定程序操作到位,影响到审计成本管理与审计效率提高,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基层审计机关对这些单位审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关措施简化审计程序。
  (二)处理好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的关系。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二条生命线之一,辩证讲,提高审计质量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控制审计成本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缺一不可,单纯意义上审计质量或单纯意义上审计效率是片面的。当前没有实行审计成本管理,为了减少审计风险,少数审计人员有时过大地高估审计风险,确实存在浪费人力、物力情况,一味地注重审计质量,很少考虑审计成本费用,认为审计成本控制管理是局长的事情,而审计风险又是审计人员个人事情。在推行审计成本控制管理中要处理好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的关系,从中找出最佳结合点,防止出现二个极端。
  (三)处理好审计成本控制管理与非审计工作成本控制管理的关系。基层审计机关除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外,还承担着大量社会事务与工作,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有些工作重要性还高于审计本职工作,这些工作暂时没有实行成本控制管理,一个单位工作就出现进行成本控制管理与没有进行成本控制管理二个方面情况,审计工作与非审计工作各有各的重要性,工作性质与相应奖惩考核办法会有所不同,必须寻求可比、利于考核计量平衡方式方法,进行合理有效考核,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四、几点建议
  (一)规范有序操作,稳步推进审计成本管理。一是积极推广。在给定审计资源的条件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力求以最小的审计成本最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使审计项目所耗费审计资源与审计结果成果达到最优最佳的比价效益,充分履行好审计职能,是国家审计最终发展趋势,也是建立高效政府要求。建议上级审计机关制订出台相关审计成本控制管理操作办法,便于基层审计机关推行,鼓励推广审计成本管理,促进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稳妥推进。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在审计工作经费还没有全部列入财政预算情况下,对推行审计成本管理采取自主选择方式进行,不宜搞一刀切,也要防止出现为推行审计成本管理给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带来一些问题。  
  (二)借鉴先进经验,有效推广成本管理。审计成本管理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要具体用于到审计工作实践确实是一个新生事物,基层审计机关由于时间、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很难自己进行探索,上级审计对推行审计成本管理取得较好成果经验与方式方法,进行推广与交流,少走弯路,节省推行审计成本管理本身费用支出。
  (三)强素质练内功,改进审计方式方法。一是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开展和进行审计成本管理,人是首要关键因素,人的素质直接制约、限制审计成本管理开展与效果,要多渠道多途径培训审计人员;二是加快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步伐,有效地推行计算机审计。审计手段现代化可以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审计成果质量,直接减少审计成本费用支出;三是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全面推行送达审计、减少控制重复进点审计,实行“一审多果”,积极开展审前调查科学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四是积极探索审计法定程序在实际工作中灵活有效运行,在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审计程序,尽量控制和减少比较小的审计项目审计程序;五是整合审计资源,统筹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省级审计机关采取“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相结合方式,组织基层审计机关按照统一审计工作方案和要求,参加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不但可以提高锻炼基层审计机关参审人员审计技能,还能较好地协调基层审计机关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关系,更能促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审计成果水平;六是注重审计成果综合利用(包括上下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内部之间、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之间),加大审计信息宣传力度,扩大审计影响,建立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及审计结果跟踪督办落实制度,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金华,2001,《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