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审计部门如何坚持依法治审的思考 |
发布日期:2010-08-09 |
基层审计部门处于审计工作的前沿阵地,大量的审计监督任务都要通过基层审计部门来完成。能否坚持依法治审,不仅关系到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坚持依法治审尤为重要。坚持依法治审,就基层而言,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依法治审的思想,增强审计法律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其遵循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审计法》是基层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贯彻落实《审计法》,首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审的思想,不断增强审计人员依法治审的法律意识。这是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树立依法治审的思想,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比如基层审计处理处罚,如果不按照《审计法》的要求,搞个人情绪、个人恩怨,个人说了算,审计管理秩序就会混乱,审计工作也就难以进行,因此,基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审的思想,严格按照审计法的要求,做到秉公执法,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为全面完成审计工作任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推行审计执法权公开、实现公开“阳光审计” 在基层审计执法中,有时存在相同问题在不同单位的处理处罚标准不一的现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执法不公。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条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推行审计执法权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审计执法权公开就是将审计人员的审计执法权实行全面的公开公示,使审计人员的执法权直接置于被审计对象的监督之中,使被审计对象对审计人员执法是否公平做到清楚明白。审计执法权公开包括审计法律法规、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以及处罚依据、处罚程序、处罚标准、处罚结果和审计机关及被审对象的权力义务等等。通过这些公开,将审计人员的执法行为直接置于被审计对象的监督之中,无形地给审计执法人员增强了一份责任,一份压力。 三、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形成内外监控合力 审计执法环境的形成和建立不仅是审计机关的责任,也是被审计对象的共同责任,需要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基层审计实践中,审计机关迫切希望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被审计对象也迫切希望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整个社会都在呼唤着建立一个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那么究竟怎样建立一个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使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双方都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受益?笔者认为一是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使双方意愿能形成一种合力,大家都来关心支持一种良好的审计环境的建立,使审计执法人员端正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水平,使被审计对象真正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二是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审计过错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审计过错责任连带处罚制度,审计过错责任举报奖励办法,公布审计过错责任追究举报电话,通过建立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形式敦促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在社会和被审对象中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特邀监督员,兼职监察员和秘密监察员,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审计执法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努力提高审计执法者水平 怎样适应改革开放和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使审计工作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一条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学习。这是提高审计人员依法治审的有效方法。就当前基层审计执法的现状看,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方面标准要求高,另一方面素质低,两者形成了强烈反差。怎样与时俱进,尽快缩小这种差距?就审计机关而言也不可能让审计人员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学习,唯一可行的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班。通过以会代训,短期轮训的形式尽快缩小差距。具体说就是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把理论教育同专业培训相结合,也就是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不忘记审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审计人员做到政策清楚、规范明确;二是要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注意加强对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结合审计实践现场解剖麻雀,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三是要把学习与工作质量考核相结合,将执法行为同工作质量考核,奖金分配严格挂起钩来,激发审计人员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执法水平;四是要把短期轮训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做到长短结合,以短见长,只要持久坚持,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