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审计文化是指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计作风、审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审计人员的群体价值观。审计文化与审计事业相伴而生,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审计文化建设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从国家审计文化的内涵、核心价值出发对如何培育国家审计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 审计文化 审计文化内涵 核心价值 培育审计文化 一、 我国审计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大到国家民族,小到部门单位,既是一种象征性标识,又是一种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1952年,美国的人类文化学专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 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在这个定义中,文化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内在的价值观,二是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通过建立完善、有机的审计文化,能够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理顺审计关系。因为“审计文化具有弥补性功能,可以弥补审计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可以通过价值观、信念、审计追求、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审计行为,从而达到审计目标,它能起到一般审计管理所起不到的作用。” 审计文化是审计活动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总和。在审计实践发展中,审计文化凝练出其区别于其他管理文化、行政文化、执法文化的精神内涵:恪守独立和谨慎,追求能力和修养,崇尚理性和证据,主张证明和公开,服务权力和公众,并具体表现出精神独立、坚持原则,勤勉尽职、严谨细致,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无私无畏、敢于碰硬的职业特征。 对于审计文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二是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共同信奉的价值取向;三是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共同凝聚的审计精神。对于审计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应包括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指导思想、审计思维方式、审计职业道德等。 1.审计价值观 审计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在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支配下,逐步形成和优化出的群体意识。它代表和反映着审计整体的追求、志向和情趣,是审计的灵魂。同审计文化的其他要素相比,审计价值观处于支配地位。服务大局观。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审计工作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新时期、新环境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根本目标。李金华审计长也指出,确立科学的审计理念,要科学地认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两者最终统一到服务上,这是对审计职能的最新阐释,更是按照温总理指示精神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最新精神成果。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审计工作也要用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作为判断审计发展的根本标准。树立科学发展观,当前要着重增强发展意识。 民本审计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客观地要求审计机关树立民本审计观,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 2.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是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审计组织向心力、凝聚力以及审计人员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事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表现形态,审计精神为审计事业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要大力弘扬审计署提出的“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其中“依法”是基础, “求实”是作风, “严格”是手段, “奋进”是动力, “奉献”是宗旨。五者环环紧扣,浑然一体,缺一不可。 3.审计指导思想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为途径,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更加注重查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更加注重效益审计,更加注重审计管理与队伍建设,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做新贡献。这一审计工作指导思想是审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不仅要坚持下去,还要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与活力。 4.审计思维。 要在深刻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审计新思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明党的发展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 5.审计职业道德 审计道德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活动中信守的、具有继承性和舆论性的审计行为原则和审计行为规范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软性约束,它在道德观念上促使审计人员自觉保持审计职业应有的态度和风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赢得社会对审计事业和审计人员的尊重和信赖。诚实守信,敢说真话,敢于碰硬,清正廉洁等审计职业品格,就是审计道德的人格化。要加强审计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升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在审计文化构成中,审计价值观是核心,审计精神是审计价值观基础上的主观培育与自觉状态,审计指导思想、审计思维方式、审计道德等在根本上都是为体现审计价值观并保障审计价值观得以实现的重要内容。 二、 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样,作为审计机关,在当前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新时期,在审计工作者和被审计对象细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都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要把审计体统以及审计环境中的一切有利因素和力量凝结起来,就必须在审计价值观的基础上,清晰界定审计核心价值观,用审计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的理念和思维,促进审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价值观,二是核心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性,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审计核心价值观,就是审计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能够反应审计基本的、长期稳定的审计关系和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受托责任不断延展和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审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它从深层次影响着审计工作者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 我国新时期审计核心价值观可以确定为:服务大局观、民本审计观、科学发展观。 服务大局观是服务观的延伸,也就是民主政治观这一基本价值观的核心体现。“服务大局”是审计基本工作方针,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服务大局、服务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国家对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年来审计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哪里的审计工作能够从大局出发,为党委和政府揭示风险、堵塞漏洞、提供建议,哪里的审计工作就受到重视。服务大局观就是安排工作、审视问题和提出建议,都要立足于服务,着眼于从总体上反映全面情况,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民本审计观就是要贯彻已为人本的理念,以审计的视角关注民生并致力于改善民生,它着重体现了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树立民本理念,要重点对那些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劳动力再生产密切相关领域的公共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如当前时期,抗震救灾资金覆盖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就是民本审计观的生动展现。 科学发展观,集中突显了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崇高性特征,就是要用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作为判断审计发展的标准,要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着眼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要着眼于审计自身的发展,倡导将人的就业观、事业观、发展观通过卓有成效地审计工作凝结起来,实现审计人和审计环境的和谐发挥。 总之,审计核心价值观就如一面旗帜,鲜明的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出审计工作者的核心价值取向。当前时期,遵循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从事审计活动、规范审计行为,审计工作就能实现其工作目标、发挥其最大效能,就能提供建设性的服务,发挥审计力量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 如何培育国家审计文化 审计文化作为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有效发挥“免疫系统” 作用和审计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审计署发布的《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就是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促进先进审计文化的形成,充分发挥其推动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功能作用。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也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科学的审计文化观,一方面是指审计文化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另一方面,也是指科学的审计文化还是引领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种先进文化。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应该做到: 1、树立共性与个性并重的理念。审计文化的共性是指审计组织系统是处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各个审计机关的组织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前提条件和客观条件。审计文化建设中的个性,一是指审计文化建设要有中国特色,即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二是指要有社会主义特色,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实际和需要;三是指要有审计机关的特色,即国家经济独立监督部门的特色。 2、树立持续性与渐进性并重的理念。审计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文化的吸收和采纳要经过历史的鉴别。审计文化建设首先要制定发展战略,纳入长期发展规划之中;其次要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作为文化建设的契机。审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3、树立整体性与层次性并重的理念。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必须在整体结构中给它以正确的定位,坚持系统的观点,正确协调和处理各类关系。审计文化建设还必须具有层次性,高层、中层和低层要依次展开,长期、中期和短期要相互照应、前后衔接。此外,我们还要树立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以及内化与外化并重的理念等。我们要用这一系列全新的审计文化理念来指导审计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着力加强审计法律规范建设 法治建立的核心在于权力要有制衡和监督。实践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法律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文化的传统弊病需要得到解决,从而为审计文化的培育扫清障碍。只有真正实践文明的审计法律建设,才能为审计文化的培育提供有力的保证。 1、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从审计立法的发展趋势和审计文化建设的要求来看,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在以下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一要适时再次修订审计法, 力争实现审计体制上的重大突破;二要充实完善有关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中与审计监督有关的内容;三要通过审计实践积极提出对有关财政经济法律、法规立、改、废的建议;四要搞好审计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工作,使审计法律规范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保障审计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五要完善审计法律与法规的配套工作。 2、完善审计规章和准则体系。在完善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指导思想:一是按照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在要求,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基础,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准则,保障审计法律、法规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二是坚持客观、统一、绩效的原则,从审计工作实际出发,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遵循相关、科学、简便的原则,建立起相互配套,操作性强的审计准则体系;四是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现国内外公认的审计原则;五是分清轻重缓急,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期实施,成熟一个发布一个,切实保证审计准则的质量;六是对原有的审计规范作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 (三)努力营造审计文化氛围 现代文化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和探讨符合我们实际需要的审计文化。作为审计机关,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对内体现一种凝聚力、合力;对外则是一种服务品牌、执法象征。要以创新精神营造生动话泼、富有生机的审计文化环境。审计的活力既取决于审计的体制机制,也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在新形势下,要实现由服从型向自主型、知识型向能力型、规范型向创新型转变,要注重审计人员的自主能力、适应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注重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要从丰富广大审计审计干部的文化底蕴入手,以提升审计干部的内在素养为目标,构建与时俱进的优秀审计文化,坚持用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格调感染人、陶冶人、鼓舞人,形成格调高尚的文化氛围,以增强整体和个体的文化厚重感,提升整体和个体的文化品位。 其次,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二是以公民道德实践系列活动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模范遵守党纪政纪和国家纪律,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2] 陈正兴,周生春.中国审计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 桂建平,倪国爱.审计文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4] 郭祖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审计报.2008-0l 23 [5] 嘉定区审计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打造过硬审计队伍.上海审计网站。2007。11. [6] 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中国审计,2003,5. [7] 石爱中.寻绎审计文化[J].审计研究,2005,(1). [8] 谢力群、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地加快审计转型、中国审计,2007,24、 [9] 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 张庆龙.审计资源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11] 中国审计研究报告.审计署科研所.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12] 周生春,陈国营.审计文化的定义、结构及定位[J].中国审计,2003,(1).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