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发布日期:2010-08-09 |
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逐步完善,县乡两级行政事业单位从机构设置到职能定位均有了较大的变化,其基层单位更是在改革中进行了大幅度裁撤、合并和上划,从而有效的节约了财政支出,提高了行政效率,为推动乡镇机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从我局近几年的审计情况来看,在基层单位改革过程中,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到位,导致部分基层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漏洞,为违法违纪行为的滋生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当前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这是目前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地方。一是原始发票使用不合规定。主要表现为原始发票要素不完整、来源不合规、使用不合法。二是超范围、超限额使用现金。主要表现为日常经济活动中超范围使用现金进行结算;万元以上的大额现金支付行为比较频繁,使用大额现金购买土特产、礼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收入管理不规范。审计中发现,乡镇政府每年都对基层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但部分单位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将该项经费列入到本单位财务管理中,而是使用各种经营性发票直接将经费在乡镇财政报销,截留、隐匿、转移单位收入,大搞“私房钱”。 (二)资产管理漏洞多。目前,基层单位的实物资产管理成为非常薄弱的环节。一是固定资产没有定期进行盘点,造成资产购置、受赠、报废等不按规定程序操作,不做账务处理,账实不符的情况普遍存在。二是移交不清,部分基层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且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三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它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 (三)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机构改革后,基层单位均以县级单位延伸和派驻机构的形式存在,并实行按区域设置,不搞一镇一所(站),同时,人员也进行了大幅精减,事多人少是当前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种情况下,各单位财务人员多数是由单位职工兼任,部分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会计知识培训,也不具备会计工作经验,对会计实务和财经法规缺乏了解,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并且由于身兼数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会计知识。财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直接导致部分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错漏百出,甚至出现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 (四)制度执行不到位。审计中发现,在县级单位的指导下,基层单位均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牵制与监督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对“单位一把手不能亲自分管财务工作”的规定,目前多数基层单位都没有执行,导致个别基层单位负责人多次堂而皇之将个人消费的发票在单位财务上报销。有些基层单位在正常的工作应酬之外,也经常组织一些公款吃喝活动,造成单位业务招待费用居高不下。还有部分基层单位长期不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千方百计逃避群众监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上级单位领导放松了对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一是仍然侧重于从大单位的角度来看待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财政资金的争取和再分配上,而忽视了对基层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二是过度依赖会计核算中心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忽视了核算中心事后监督中蕴藏的管理风险。三是过份依赖基层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平,而在制度管理、制度约束上重视不够,造成部分基层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廉洁行为的发生提供了空间。 (二)基层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意识不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模糊了基层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削弱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对基层单位来讲,撤消会计机构后,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等财务管理的职能留在基层单位,而会计核算工作则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这直接导致基层单位负责人开展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放任和抵触情绪,会计基础工作被忽视。 (三)单位内部监督工作存在盲区。一是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由于上级会计部门脱离了各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很难详细了解各基层单位的真实情况,也无法全局掌握每个基层单位的业务细节,导致会计监督停留在事后监督,监督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县级单位自身的监督机制也不健全,没有设立内审机构或者没有定期对基层单位开展内部审计,使得内部监督无法得到保证。三是国家审计部门由于审计力量不足的原因,其审计监督范围也没有覆盖到基层单位。四是民主监督停留在纸面。基层单位面对自身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和违规行为,由于担心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不敢也不愿实行财务公开。 三、对策及建议 (一)从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入手,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的观念。加强对基层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而规范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从加强思想认识入手。一是县级单位领导自身要深刻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正确思想,不断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二是将提高本单位职工的财务意识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来抓,积极利用各种会议强调财经纪律,将财经法规和财务监督制度向单位职工公布,使他们充分了解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积极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三是单位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资金效益观念,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和反映功能,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经营型”转变,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从提高业务素质入手,不断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一是相关单位应切实加大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组织财务人员不断加大对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持续更新和充实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二是以提升四种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理财意识)入手,积极引导财务人员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财会法制观念, 强化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使财务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制度约束,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业务熟练的财务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财务监管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单位各项财务制度是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基础。从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小金库”治理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的重要作用。一个制度健全的单位财务制度必须包含内部财务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要充分体现合规、效益、稳定和全面的原则。因此,各单位必须从明确职责分工、授权审批、内部牵制等关键点着手,针对自身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来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基层单位来说,县级单位则应将财务管理重点放在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支出的审核、监督上,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来对基层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实现从源头上治理财务问题。 (四)以外部监督为推手,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的监管大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二是要认真开展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坚持定期将财务状况和上级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认真开展常规性检查,达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教育干部的目的。要以扎实开展财务监督工作为推手,来促进基层单位全面提升各项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更好的履行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职责。(作者:宗明新 谭红波 湖北省远安县审计局) |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