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推进“两统筹”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
发布日期:2020-09-25 来源:江苏省审计厅网站 |
一、推进“两统筹”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 “两统筹”工作,是建设审计监督体系的需要。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而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必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这是新时代审计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推进“两统筹”工作,是审计机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审计署 印发《关于做好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有关工作的通知》,积极部署新形势下建设高质量的审计监督体系。对于基层审计机关,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大改革及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功能作用,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推进“两统筹”工作,将进一步促进提升审计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承担了更高职责使命。原审计长刘家义同志曾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推动时限国家的良好治理。推进“两统筹”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就是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审计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两统筹”工作,将进一步促进解决传统审计矛盾。审计事业发展虽经历了30年的不断发挥在那变革,部分审计人员审计视野不够开阔,但传统审计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不能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能用“三个区分开来”来区别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资源不能满足审计需求,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的人手少任务重的现状仍然存在,在县级审计机关表现得更为突出 。当前,对照新形势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新要求,审计人员疲于应付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推进“两统筹”工作,将进一步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新时代,应紧紧把握审计工作的“经济体检”“治已病、防未病”这一职责定位,是对审计机关和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推进审计工作“两统筹”,强化对审计项目规划的统筹指导,从审计项目实行上下级、审计机关内部统筹安排,避免交叉重复审计;统筹审计方式创新,创新开展大数据审计,提升审计信息化工作水平,都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推进“两统筹”工作,将进一步促进提高审计监督成效。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部门“人微言轻”的局面依然存在,很难再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审计成果的利用,很难达到审计一个、规范一片,处理一个、教育一批的较好效果,这与新时代的审计监督的政治站位要求不相适应。推进“两统筹”工作,加大了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拓宽了审计成果利用层次和渠道,实现审计成果资源共享和充分挖掘,促使审计成果在法纪监督、行政监督、干部管理和宏观调控方面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 二、基层审计机关推进 “两统筹”工作的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基层审计机关应不断创新审计理念,积极推进“两统筹”工作,准确把握“治已病、防未病”功能定位,全力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项目计划管理。基层审计机关要强化项目融合,减少重复交叉审计工作,在保障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外,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确定自定审计项目。应以重大政策跟踪、预算执行、经济责任等为主线,加强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如,笔者所在单位,今年上半年融合预算执行、重大政策跟踪、专项资金审计等项目,主要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扶贫政策跟踪、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等审计项目。下半年以来,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中,融合实施土地增减挂钩、老旧小区改造等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审计等项目,实现了对统一审计对象一次进点,协同审计、统一审计报告,并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审多用”。 (二)统筹资源整合。新形势下,随着审计监督全覆盖进程的不断推进,审计工作量和压力均明显增大,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科学整合审计资源,才能放大审计效应,增强审计效率和效果。一是打破科室业务界限,统筹管理全局力量,合理分配审计任务。如,笔者所在单位,在实施乡村振兴审计项目,充分考虑项目类型、所需专业结构和信息化程度,打破科室界限,抽调农环、经审、计算机、工程等审计人员,形成合力,有力提升了审计项目质量。二是强化部门协作。与纪委、监委、财政加强部门,在同一项目中共同实施,成果共享。如,笔者所在单位,与纪委、监委联合制定出台了加强协作配合实施意见,并开展巡审结合,同步实施相关项目,取得较好成效。三是用好内审队伍力量。近年来,不少部门内审机构取得了显著成绩,内审人员更加熟悉自身业务流程和本系统、本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问题,避免造成违法违纪和损失浪费。四是购买社会服务。为改变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应在构建国家审计主导基础上,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审计新模式,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聘中介机构,如,笔者所在单位,针对县领导交办事项,积极聘请中介人员参与项目审计,较好解决审计力量不足和弥补部分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统筹审计组织方式。应进一步创新审计组织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不断变革的需要。对相同类型审计项目,制定工作方案,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审计内容、统一审计重点,统一实施、统一处理”统筹实施。如,笔者所在单位,对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别于2017年、2019年制定和修订完善了《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明确了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处理口径等,对三年来40余个审计项目,统筹安排审计工作。2019年,针对土地增减挂钩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编制了工作方案,对34家乡镇统一实施审计,实现了整体联动、成果共享。 (四)统筹成果运用。审计监督目的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运用,为避免“审而无果”的局面,需要加大审计成果统筹运用力度,切实发挥审计最大成效。一是建立政府主导、人大督办的整改落实工作机制,扭转审计部门整改“独角戏”的局面。如笔者所在单位,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审计部门,专项督查审计整改情况,通报整改结果,并将整改纳入单位考核范围。在营造审计整改良好氛围的同时,促进被审计单位重视整改,积极落实审计整改。二是建立审计专报工作机制,改变审计部门“人微言轻”局面。如笔者所在单位,通过“审计信息直报”方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机制、制度层面上深度剖析,直报党政主要领导,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三是建立审计结果问责机制。通过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如笔者所在单位,每年底与县纪委、组织部开展审计整改联合检查,通报整改检查结果,并将审计结果全面运用到领导干部考核、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 (五)统筹大数据应用。推进“两统筹”工作,应进一步创新和推广数字化审计模式,提升大数据审计工作水平。依托“金审”工程,以大数据审计分析为中心,实现数据和技术共享,弥补审计资源不足。在医院、医保、社保等符合大数据审计项目中,可实行项目主审和数据主审的“双主审”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如,笔者所在单位,对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中,实行“双主审”模式,加大对民政、财政、医保、教育、车辆、公积金等诸多数据的关联分析力度,查找问题疑点线索,并开展现场核查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对基层审计机关更好推进“两统筹”工作的思考 (一)提升理念,增强统筹管理主动性。推进“两统筹”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基层审计机关应破除思想误区,主动作为,提高思想认识和提升统筹管理理念。要对统筹管理工作实施全面部署,把统筹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和工作措施,促进解决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确保两统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二)科学规划,强化审计工作系统性。编制中长期项目规划,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以及审计频次等情况进行了明确,确保区域内被监督单位达到“五年轮审一遍”的工作要求。同时,要防止审计工作的重复,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结合实际,制定的计划要动态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交叉和重复,造成审计资源浪费,形成审计机关整体合力,提高审计效益。通过建立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对审计对象实施全面的梳理,实行审计对象动态管理。在编制计划时,统筹结合本单位审计资源和审计对象性质、经济规模、管理使用支配的财政资金、资产、资源量等因素,对本地区所有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设定不同的审计频次,分析审计监督的重点领域,摸清审计监督的监管盲区。 (三)完善制度,强化统筹工作制度约束。“两统筹”工作具有长期性,涉及的上下级、内外部单位较多,为提升统筹工作水平,对于已经形成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制度规范。在研究形成制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以及本地区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实现审计成果共享、组织方式融合、审计方法及经验交流等方面,将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大数据审计,向信息化要资源。信息化时代,基层审计机关推动“两统筹工作”,必须强化大数据审计,向信息化要资源。一是可依托上级审计机关“1拖N”模式,构建统一的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在尽可能降低投入的同时,共享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审计资源。二是获取地方政府支持,形成定期采集制度,向有关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定期采集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完善审计数据基础资料。三是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制订培训计划,注重培养资源环保、金融、税收、工程、计算机审计等骨干及领军专业人才,力争培养审计复合型人才,打造人才储备,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沭阳县审计局 李修军) |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