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财政“同级审”全过程 |
发布日期:2022-08-22 来源:江苏省审计厅网站 |
2021年审计署提出“要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2021年度审计署集中整训中,侯凯审计长讲话要求“把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研究型审计是从个别经验提炼为一般规律,是从现象说明深入本质揭示。财政“同级审”在保证政府财政资金有效运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和完善政府财政审计,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财政“同级审”全过程,对于深入开展财政“同级审”有着重要意义。 一、紧扣“研究”,深入把控财政“同级审”工作 (一)加强审计质量研究,推进财政“同级审”体系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树立研究型审计意识,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做好“同级审”工作的内在要求。将研究型审计理念植入财政“同级审”的“审前调查、现场审计、出具结论、审计建议、结果运用”等各个环节,提升审计层次。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开展研究型审计,要把审计放到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去,要从国家治理、经济监督视角出发,坚持系统观念,以问题为导向,对“同级审”实施全过程进行全面了解、深入研究,才能看得准、审得透,从而提升“同级审”工作质量。同时,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围绕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审计质量监督五个要素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研究建设以“宏观政策—项目—预算—资金—管理—效果”为核心的财政审计方法体系,提高审计效率,实施精准审计,优化审计流程、规范质量管理、防范审计风险,以审计质量提升推进财政审计方法体系建设。 (二)加强审前调查研究,多角度明确“同级审”重点方向。审前阶段更侧重于研究的内容。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强调了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和前瞻性。只有加强审前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国家政策部署,正确解读政策方向,明确财政“同级审”的重点和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同级审”工作进行全面“画像”。把对政策、体制、机制、制度的研究作为审计的前置准备,将研究方法运用到“同级审”项目过程中,改变以往只注重揭露问题、提出建议的惯性思维,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思考同级审工作,跟踪政策落实的程度,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跳出以往框架的限制,梳理财政有关资金绩效、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等有关政策内容、数据、资料,最终得出较为全面完整的判断,多角度明确重点方向,为同级审项目实施提供科学方案。 (三)加强现场审计工作研究,提升审计价值。现场审计工作研究更侧重于审计的实施,针对审前阶段研究的重点事项在审计现场环节进行调查取证,完善证据链闭合的各相关事项,使证据链的信息真实、完整,资金、实物和信息达到逻辑合理。针对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讨论研究,提出解决的方向和合理化建议。对于财政同级审的现场审计工作研究要以资金、项目和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情况为切入点,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财政资金绩效提升、民生改善等情况,同时紧扣政策执行要点、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聚焦政府投资焦点、关注民生热点、突出重点支出等环节的审计,要研究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结合财政特点,围绕财政审计实施方案,建立以“重点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为核心的清单制度,站在财政立场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产生的全过程,针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研究风险防范手段,牢固树立“凡审必研,凡研必透”的理念,提升审计对经济运行中主动预测的职能。 (四)加强审后成果应用研究,保障审计全面性、科学性。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实效的具体体现,加大对审计结果运用力度,促使审计成果效益最大化。在经过审前和审中开展研究审计的基础上,将审计基础资料和深入研究加工后的证据资料形成审计评价结论,对财政落实国家方针政策情况、开展常规工作情况、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促使审计质量得到最终检验,最大程度发挥“同级审”价值。强化审后成果应用,加强审计结果分析研究,扩大审计结果运用广度,审计人员对于在财政“同级审”中发现的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可以多种形式提炼审计成果,提升审计成果运用的层次和水平。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规范化财政审计成果共享机制,通过财政审计与其他相关项目审计有效衔接的“财政审计+”模式,注重对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等其他专项审计中有关政策、资金、项目的审计情况的整合共享,明确审计结果共用互通的要求,实现审计成果多方利用,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研究型审计在财政同级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财政“同级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研究理念、技术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从理论及业务操作过程来看,研究型审计在“同级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研究型审计应用于财政“同级审”理解不全面,定位不准确。“同级审”是一项起点高、层次高、要求高、效能高的审计系统工程,而研究型审计正是推动“同级审”高质量发展的方法途径。有些人认为“同级审”中应用研究型审计就是做财政审计理论研究,把文章写作数量作为判断研究型审计质量的唯一标准。实际上这种对研究型审计的理解并不全面,对其认识和定位并不准确。研究型审计并非等同于做科研项目、写理论文章,而是把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和理念贯穿于财政“同级审”工作始终,研究的作用是服务审计工作实践,通过研究推动“同级审”实务,切实做到“研以致用”;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同级审”工作质量,产出质优的审计成果和研究成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搞好“同级审”,推动“同级审”高质量发展。 (二)“同级审”过程中方法研究不深入,效率有待提升。研究型审计是高效的审计,在财政“同级审”实施阶段要求及时发现并深入分析问题,而这建立在选择适当审计方法的基础上。目前,对通用审计方法的研究确有不少,但鲜有对同级审领域的方法研究,在“同级审”审计方案中也未明确具体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审计技术方法,未充分考虑审计技术的适配度。新时期对“同级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审计方法使用的适当性以及审计效率的高低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因此目前研究型审计工作在“同级审”实施项目中还需细化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充分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作用。 (三)审计人员研究能力不足,“”同级审“”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财政“同级审”业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全面思维、业务处理能力、专业特长及研究能力对审计质量有显著影响。对于拓展审计价值的研究型审计来说,尤其是在财政“同级审”项目中,审计人员必须是“同级审”相关业务事项的专业人员,否则难以找到问题的原因,也难以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而现阶段,一些参与“同级审”项目的审计人员并没有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能力以及高效的分析手段,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也正因如此,审计机关在开展“同级审”项目时所获得的审计成果便会大打折扣,审计质量便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一些参加“同级审”项目的审计人员仍然以单一专业型为主,复合型审计人员还不够多。故审计机关应重视审计人员能力培养,让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学,在业务中学,正确对待把握专与通的关系。此外,对研究型审计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还应关注与审计相关的技术学习,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统计建模等现代技术,丰富审计业务手段,提升审计能力。 三、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财政“同级审”全过程的建议 开展“同级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审计法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笔者认为,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财政“同级审”全过程尤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同级审”审计思维,培养研究型审计人员核心能力。在“同级审”实施过程中,一是审计人员要具备战略思维,善于综合评价分析研判,能够归纳提炼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规律,并能够综合分析财政“同级审”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把握新特点新规律,提升“同级审”监督效果,推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具备创新思维,打造创新的氛围,围绕“同级审”工作目标,不断更新、完善审计理念,根据财政审计特点确定合适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具备辩证思维,能够用批判性思维来统筹规划“同级审”工作,并从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视角推进“同级审”工作。四是要具备研究型思维,紧盯国家宏观政策,聚焦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把握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地域特色,明确研究目标、把握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实效。 (二)发挥研究型审计效能,保障财政“同级审”质量。将研究型审计贯穿财政“同级审”的目的是保障“同级审”质量,在审计全过程中以研究的方式和精神来履行“同级审”工作,通过全过程研究式审计,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从而保障“同级审”质量。在“同级审”具体实施过程中,探索性和创新性地开展研究型审计,一是审计思路上,从“事中、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跟踪审计”并重转变。二是审计的范围和边界上,从“以资金为主线的审计”向“涉及资金、政策、项目、管理、权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审计”转变。三是审计组织方式上,努力探索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途径,宏观上协调审计力量配置,微观上把握审计建设的重点。四是审计技术方法上,不断创新使用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方法,注重将财政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整合分析研究,用信息化技术摸清财政家底。发挥研究型审计效能,最终形成量多质优的审计成果。 (三)“同级审”实施过程中需统筹利用研究型审计工作成果。一是追根溯源,治“已病”,防“未病”。要深入梳理“同级审”问题,按问题性质、责任单位类别将“同级审”发现问题分类汇总。深层次地挖掘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对“屡审屡犯”问题,要注重分析是否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而导致的,并针对体制机制问题,分层级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进而促进深化改革、健全法规制度。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分享技术方法。要整理好研究型审计在“同级审”中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做好“传帮带”。同时,要将“同级审”发现的问题清单进行汇总,摘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建立“题库”,以审计大练兵的方式强化审计新人本领。三是升华成果,探索课题科研。以发现的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同级审”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总结分析提炼有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方向。同时,强化科研成果在“同级审”实践中的应用,将理论成果放到实践中去体现价值,提升“同级审”质量。 综上,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财政“同级审”全过程要坚持全过程研究、加强全覆盖研究、突出专题研究、注重深度研究、强化核查研究、做好评审研究。只有把研究工作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开展研究型审计,才能切实提升财政“同级审”质量,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淮安市审计局 王安琪) |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