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学会 >> 审计学会 >> 内容
 
关于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8-09-21    来源:常州市审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中央组建审计工作委员会,着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监督,已被纳入党和国家八大监督体系之一。党政主要领导作为“一线总指挥”,要切实履行好主政一方,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党政领导的监督管理,是中央和省、市的一贯部署和安排,通过抓住党政主要领导这个“关键少数”,就可以有效带领整个区域的提升发展。

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开展审计监督,一是可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与监督、服务与效率、制度与责任等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统一起来,作为制约权力运行的一个有效手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规范用权能力水平的引导。二是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了权力与责任相匹配。客观、公正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好地履行职责,廉洁执政。三是促进中央政令畅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地。经济责任审计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文件不完善,无法进行实施指导和量化评价

2010年中办和国办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4年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对2010年两办《规定》作了细化、补充和完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无论是2010年两办的规定还是2014年出台的实施细则,对于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都是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很多要求并没有细化,一方面可能给审计人员留下了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空间,另一方也可能由于没有统一细化的审计要求和评价方法,导致无法控制审计质量的尴尬局面。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此项工作,山西省于2014年,浙江省于2016年、辽宁省于2017年分别修订出台了《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等文件,对具体实施程序和审计评价指标做了明确规定。而江苏省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出台于2003年,如今早已失去现实意义,最新的指导文件是2012年出台的《江苏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没有在国家2014年实施细则出台后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能够指导实践的实施细则或者指南,也没有对履职中涉及的经济事项建立统一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二)基础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不利于保证审计质量

地级市审计局层面开展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面对省管干部和市管干部两个层次,省管干部一般由省厅安排,采取大循环方式,异地交叉实施审计,省厅对于此项工作的部署和指导缺乏连续性,有的年度有统一审计工作方案,有的年度没有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对于审计组的业务咨询没有安排人员负责解答。

而地级市审计局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通常每年由不同的业务处室完成,缺乏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政策积累,相关基础工作没有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项目质量。主要表现在:没有固定的扎口处室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涉及的法规和重大经济政策进行收集和梳理;没有固定的扎口处室对于不同辖市、区的区域特点和发展特征开展收集整理工作,无法对今后该地区的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没有固定的扎口处室对党政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无法对今后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三)审计资源有限,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2项,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有15项,完成上述审计内容需要延伸审计的部门超过10个,另外还有各类开发区、乡镇街道,审计时间范围跨度长,审计内容多,时间紧,要求高。但是目前审计机关的现状是人手严重不足,一个处室4、5个人就得承担起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后期省厅还要对统一安排的党政经济责任项目的审计报告进行审理,对审计质量进行横向考评,这些都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四)缺乏宏观视野,查出的问题与领导干部难以直接挂钩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领域广、审计对象层次高,各地经济实力、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地域优势等千差万别。因此审计不仅要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而且要更加注重被审计领导干部执政期间的政策措施的效率性和效果性,检查领导干部是否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确保国家政令畅通。由于审计人员宏观大局意识和辩证分析能力较弱,缺乏对国家政策的梳理研究,缺乏宏观视野,对国家重大财政、金融、环保、惠民等政策缺乏把握和分析能力,关注的重点仍停留在细枝末节的财政财务收支的规范性上,查出的问题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难以直接挂钩,导致无法深刻揭示问题,无法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无法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

(五)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待提升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都具有一定的级别,并且对党政主要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也是对该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全方位审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更需注意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是在实际审计中,却存在着诸多影响审计权威性的情况。一是,某些省的审计厅统一组织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没有把审计委托书或者其他任何授权委托审计的文件下发审计组,审计组仅凭一张写有审计对象名字和任职期限的小纸条,就去对当地政府实施审计,严重有损审计的严肃性。二是,对于省管干部的审计,部分省的省委组织部和省审计厅没有任何领导参加进点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亟待提升。三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次检阅,老百姓对于经济社会取得成就最有发言权,对于政府的缺位、对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最深有体会,但是我们在开展项目的时候,没有面向人民群众,没有渠道让百姓知道我们在对他们的父母官进行审计,也没有设置适当的渠道去倾听百姓的意见和感受,关起门来做审计,影响了审计的客观性,也造成了我们对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评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其实是片面的。

二、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审计切入点和落脚点

要通过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对党和国家有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资源环境以及民生保障等重大政策贯彻执行和决策部署情况。认真梳理近年来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比如对供给侧改革、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263”专项行动等,通过对照省委省政府对于中央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出台的实施细则,整理对于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指标任务要求,以此作为评价贯彻国家政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

(二)整合审计资源,创新组织形式

针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事项——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有交叉和重叠,同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不断细化,审计的内涵不断扩充,要求不断提升。可以通过创新组织形式,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两个独立的审计项目,协同实施。虽然由不同的业务处室负责出具各自的审计报告,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时进点,相互配合,充分整合审计资源,高效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三)对标先进,缩小差距

扎实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工作,做好项目实施的经验积累和政策法规的梳理。太原市、济宁市等城市都相继出台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夯实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基础,开展了很多有益尝试。地市级审计局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对标先进,通过去先进地区实地考察调研,学习先进做法,补足短板,进一步研究如何在体制机制层面整体规范和提升我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四)优化项目管理,提高审计效率

在审计资源有限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探索高效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审计效率,缓解矛盾。一是在审计进点前,要对资料提供清单做详细的谋划,对每个部门需要提供的资料都要做详细充分的说明,同时,要明确被审计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资料,办妥交接手续。如遇拒绝或者拖延提供资料的,将资料提供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如实反映。以此来提高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升进点后的工作效率。二是,要统筹安排项目计划,制定科学详细的日程表,将每个工作日的要去的单位和人员分工都做好提前安排,严格把控项目实施进度。三是,定期召开审计组会议,掌握项目进展,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审计重点和方向,确保审计目标如期实现。

(五)以审代培,打造审计多面手

要将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培养综合性审计人才,打造审计多面手的契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财政、税务、专项资金、政策执行、投资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各项审计内容,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实施此类项目过程中,要突破以往的条块内容负责制,将每一个审计事项关注的审计重点、采取的审计方法都要进行集中学习讨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探讨,集思广益进行合理正确的问题表述和定性,让每一个参审人员全过程深度参与,通过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大家突破原有的审计领域,不断拓展审计视野,提升审计业务综合能力,为以后单独开展其他审计项目培养锻炼审计骨干。(常州市审计局 姜虹)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网站地图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