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学会 >> 审计学会 >> 内容
 
大数据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发布日期:2019-05-07    来源:江苏省审计厅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保众多领域,需要采集大量业务数据。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信息化审计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找准切入点,发现问题线索,对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已由试点审计阶段转化到全面实施阶段,对于这项新的任务,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大数据运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发挥的作用、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大数据运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实践意义

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一方面可以扩大审查事项的覆盖面,提升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各方面数据的关联对比,审计判断将更加准确,审计结论更加客观。

(一)大数据运用是顺应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发展趋势的需要

在当前时代,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大数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的各个行业无一例外。尤其随着金财、金税、金保、金盾、金农等工程的完善,被审计对象涉及的不再只是财务数据,还有大量业务数据;审计资料不再只是抽查部分纸质资料,更多的是海量电子数据。“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方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思维观念,从传统审计方法向大数据审计方法转变,才能有效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质量、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

(二)大数据运用是自然资源资产信息数据内在特性的要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具有自然资源类型多、技术水平要求高、信息数据繁杂、主管部门多等特点,这需要审计机关与发改、财政、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统计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在大数据时代,上述部门掌管的自然资源数据是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审计人员必须通过采集相关电子数据,利用电子数据从整体视角对审计事项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描述,同时对相关部门电子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信息化审计分析,才能给出准确审计判断,客观得出审计结论。

(三)大数据运用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式方法的必然选择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领域的众多方面,其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大气、土地、水资源、矿产、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庞杂而分散,传统的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大数据审计方法,充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采集和分析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信息数据,才能对地方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测算和核实,摸清底数,揭示问题,并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对策。

二、大数据运用在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大数据运用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实践操作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相关数据通常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审计采集难度大。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传统审计方式已无法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任务的新要求相适应,目前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审计人员严重不足致使审计实施存在较大困难

目前,审计机关使用最多的数据分析软件为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它只能执行一般的查询和分析,而自然资源类的业务数据结构复杂、数据量大,有的数据只有专业的软件才能对其查询分析。如AreGIS,它是国土、林业、水利、规划等部门广泛利用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程度高,操作复杂。通过AreGIS对各类地图进行叠加、对比后获取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精确计算,可以得出违法占用土地、林地的准确面积,破解土地、林地面积无法丈量的难题,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及质量。然而,往往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不会使用AreGIS软件,给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口径不统一导致相关数据难以整合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涉及的职能部门多,需要采集使用的电子数据较为广泛,然而各部门使用的管理系统或软件存在较大差异,数据之间缺乏统一的口径,容易造成相互割裂的数据环境,致使所提供的数据格式各种各样,数据之间关联度不大,不能进行有效整合,审计人员采集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采集数据的清洗工作,数据综合利用效率低,审计分析效果也难以提升。同时,部分部门提供的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审计人员需要去核对,无形中也加大了审计的工作量。

(三)资源普查的周期性导致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不能及时更新

在各统计期内,相关政府部门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和统计相对滞后,缺乏纵向可比性。政府职能部门对自然资源资产的普查都是有周期性的,面对庞大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和核算工作,难以做到每年进行资源普查,数据采集的滞后性和统计推断误差导致难以核对不同年份间同类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审计人员对矿产资源项目进行审计,要了解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变化情况,就需要各年度的数据,但是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调查是五年才开展一次,就无法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矿产资源增减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四)不能突破审计思路使得自然资源数据分析效果不够明显

数据分析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核心。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利用跨多部门、多业务、多层次、多领域的审计数据,从广度和深度上探索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没有较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审计人员在大数据分析上缺少思路。目前,审计人员常用的信息化审计工具就是AOSQL,只能实现一般性关系型数据查询分析,要想真正从复杂的大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审计人员必须突破传统信息化审计手段,如在土地资源等审计中,学会使用AreGIS等软件从整体视角对审计对象进行多角度、多维度数据分析,通过跨领域、整体视角的数据比对分析,更有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概率、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三、大数据运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实践技巧

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对象所有相关数据进行跨领域分析,避免审计抽样风险,建立从整体到局部的审计思维模式,形成从整体视角发现新问题的新思路。审计人员要不断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重视大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结合审计实践和审计经验解决审计难题。

()将原始数据和上报数据进行核对分析,注重真实性审计。

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要对不同来源的信息数据进行比对确认,才能得出更可靠的审计结论。比如,在水资源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和汇总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多途径了解的信息,以此来判断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真伪。首先,应该向地方环保部门采集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如果采集到的水质监测数据反映重点水功能区的水质全部达标,不要轻易就此得出审计结论,要进一步采集第三方监测数据来取证。其次,审计人员应该到地方上级水务部门走访调研,了解被审计对象所在地的水质实际情况,进一步采集地方水利部门委托上级水文局监测的河流断面数据。再次,将上述分别从水务部门、环境监测部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开展大数据比对分析,从中筛选出上述两者数据之间的差异。最后,在掌握基本情况后,再次到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突击获取原始监测数据并及时进行保全,并进一步分析原始监测数据与上报数据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查阅原始采样和监测资料,并询问相关工作人员,能揭示环境监测程序不规范、选择性报送监测数据、瞒报地方水质污染等问题。

(二)对多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分析,突出重点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的数据牵涉到的部门多、数据广、且工商、税务、环评、社保等多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对上述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而又相结合的审计,更容易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污染企业整治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在审查新办企业是否都履行环评审批程序时,要将工商、税务与环保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审计,以筛选出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新开工企业,重点筛选出印染、金属表面处理等高污染行业,当发现工商信息显示的新办企业并未在环保审批项目数据中出现,则要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税收数据,对已有开票收入的企业,到实地检查企业是否具有环评和排污责任。在对“五小”和“三高两抵”等污染企业整治效果进行审查时,要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停企业数据与工商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审计,审查关停情况是否真实,是否有企业在以前年度早已关停,或是尚未关停。对于工商信息反映未关停的企业,再通过税务数据和社保数据查询企业开票销售和用工情况,用以佐证其实际运营情况。

(三)对部门原始台账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施全面审计。

除了开展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审计外,还要对资源主管部门的原始台账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例如,在开展国土资源审计时,将国土部门的土地出让台账、预审台账,以及规划部门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台账,发改部门的重大项目立项台账,建设部门的施工许可和竣工备案台账,以及环保部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台账,以项目名称为关联,以时间为节点,通过计算机软件将上述台账数据整合成一张土地资源分析表格,即能发现闲置土地(土地成交后一直没有办理施工许可证)、未批先建(土地出让后即建设,无相关审批手续)、建设项目无用地指标(发改委立项,但是国土局土地预审未通过)、建设项目环评滞后(未经环评审批即开工建设、未经环评审批即通过发改委可研批复)等问题。

(四)对环境资源数据进行逆向分析,关注延伸审计

使用倒查法对有关资源数据进行逆向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现场延伸,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如在审查水资源管理使用情况时,可以借用排污费收取情况倒查取水许可证办理情况。首先,根据审计程序要求水利主管部门提供取水许可证办理和管理情况;将取水许可证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后,对取水企业数量与当地的经济体量是否相称进行审计判断。其次,从环保部门采集排污费收取记录数据,突出筛选排污费的混凝土企业,这些企业对水质要求不高,取用地下水的可能性较大。再次,整理出缴纳排污费的混凝土企业名单,与取水许可证情况汇总表进行比对,可以筛选出混凝土企业中未办理取水许可证、且未缴纳水资源费等企业名单。最后,突出对这些筛选出的混凝土企业进行现场延伸检查,查看其取水用水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和确认。

(五)对自然资源数据进行专项分析,实施专业审计

开展国土资源审计时,必须借助国土部门的GIS信息系统实施专业性审计。首先,针对国家产业政策及节能减排规定,取得关停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名单,结合厂址和关停时间,通过GIS系统查看关停现状。其次,调取土地执法部门的执法记录,重点关注未立案或未处罚的记录,在GIS系统中找到相应地址,查看违规建筑物拆除情况,并与执法记录时间相比对,发现某厂违规占用未利用地(水面)2000余平方米。再次,充分运用GIS系统,利用获取的基本农田图斑、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和遥感影像图等基础数据,通过叠加分析找出基本农田和房屋、道路、果园等相交疑点,导出疑点图斑,运用GPS定位仪至现场查看,核实土地即时现状,查出占用基本农田建房造路等问题。

四、大数据背景下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建议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从今年开始已经全面推开,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积极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审计技术不断拓展审计的高度和深度,助力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数据综合分析中心

为拓展大数据环境下资源环境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审计

机关应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与其他资源主管部门的战略合作,以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为基础,加大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共同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平台。在市级以上审计机关应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数据综合分析中心,将审计分析出的疑点及时下发给审计组进行现场核查,并及时向数据分析中心反馈核实情况,不断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准性。

(二)实行自然资源资产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应规范自然资源资产各项统计指标的核

查方法、数据统计方法、数据采集周期等规范化操作流程,逐步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指标逐级分解,完成数据核查、采集和上报工作,确保各类行政地域分布的自然资源资产数量盘点核查相对准确。自然资源资产数据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和核算。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数据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和核算。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制度。每一类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由各级政府指定一个主管部门归口统一管理,负责定期向各相关部门采集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协调各职能部门解决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纠正统计误差等问题。

(三)强化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较强的逻辑

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此需要加快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对自然资源、环境科学、工程、投资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对审计业务骨干的信息化审计技术培训,将SQLServerArcCIS、数理统计、测绘遥感纳入到培训中,调整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选派审计骨干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开展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以审代训”的方式,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上级审计机关要根据当前审计需求,组织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参加相应的专业认证的培训,如ORACLEOCP等认证、ISACACISA认证等,提高部分信息化审计骨干的专业水平。

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审计人员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努力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要从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审计,直面挑战,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将其合理运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工作中,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扬州市审计局 杨道龙)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网站地图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