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学会 >> 审计学会 >> 内容
 
优化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力促审计“两统筹”
发布日期:2021-04-05    来源:江苏省审计厅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实际工作中市县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如何实现审计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基层审计机关多年来积极探索的课题。统筹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署“两统筹”文件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决策和具体举措,是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审计监督体系的必要途径。基层审计机关积极响应,加强审计管理创新愿望迫切。在现有审计体制下,通过挖掘审计内部潜力,进一步优化审计资源内部配置,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绩效,多措并举促进审计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切实提升监督整体效能。本文从审计人力资源变化视角更能直观的理解“两统筹”必要性。

一、审计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是人类的第一宝贵资源,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审计人力资源指一定时期内能被审计组织所用的人数,及其所具备的技能、体力等总称。

二、市县审计机关“两统筹”后节约审计人力资源的实证

(一)同一单位的审计项目合并实施

严格控制审计现场时间节点,以某市2018年底正在实施的某县经济开发区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例,原计划两个项目分别由两个组实施审计工作量(天.人)分别为120、100,审计机关投入的人力资源(天.人)分别为105、85,后来两个项目结合为一个项目改由一个组实施审计工作量(天.人)、审计机关投入的人力资源(天.人)分别为150、130,节约审计工作量(天.人)和审计机关投入的人力资源(天.人)均为32%,审计机关投入的人力资源(天.人)实际为120,比预计时间提前了10(天.人)。

(二)创新上下联动的组织方式

县区审计局历来人少事多,以前年度各县区审计局审计1个乡镇和10个村居,审计工作量(天.人)、审计机关投入的人力资源(天.人)分别为180、170,还存在报告不统一、审计处理不统一等问题。2017年由市局统筹实施的镇村联审项目,坚持“五统一”,共享审计思路、共享发现的问题及问题切入点,共享疑点清单。各县区审计局审计1个乡镇和10个村居,审计机关投入的人力资源(天.人)实际为135,均比预定时间提前完成任务,审计报告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大数据审计

如某市局2019年实施的2018年度财政“同级审”项目,原40人130天计5200(天.人),每年仅能抽审20个预算执行单位。利用数字化审计平台部门预算执行子系统,对所有一级二级预算共124个单位的数据纳入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查找问题,由过去抽审20个单位到124个单位审计全覆盖,抽审量是往年的6.2倍。同时用时缩短,实际用人34人130天计4420(天.人),节约审计人力资源15%。运用科技手段节约审计人力资源效果最为明显。

(四)优化审计组的人力资源

强化组内人员的协调搭配,打破处室界限,团队化作业,扁平化管理。如某市2019年乡村振兴审计项目,根据需求量身打造21人的审计团队,定期调整充实人员,实现优势互补,审计组比预定时间提前了7天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只要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节约审计人力资源10%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三、实现“两统筹”的路径选择

在现有审计体制下,“两统筹”可以优化审计内部资源配置,使现有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一)加强审计目标统筹

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就是审计总目标。子目标、分目标来源于总目标,子目标如“三大攻坚战”、促进反腐倡廉、促进权力规范运行等。分目标是根据本级审计职责范围确定的目标任务,具体地说即每年的项目计划。由项目计划到具体项目,而每个项目均有各自的审计目标即审计应达到的效果,围绕审计目标下功夫做文章。审计目标明确、靶向发力事半功倍。

(二)加强审计项目聚类统筹

1.审计项目按类别或行业分类。统筹安排审计内容相同的同一类别的审计项目和按行业分类的审计项目,在统一组织协调上下功夫,对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同级审”涉及的多个领域、多家单位的审计项目,集中一次性告知和统一进点审计,减少了不必要的前期工作量。

2.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类项目,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是以资金流向为主线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审计。统筹项目立项、资金使用、制度管理、效果产出四个重要环节,明确各环节审计重点工作,确保审计内容详细、重点突出,有的放矢避免事无巨细浪费审计人力资源。

(三)统筹同一地域、同一单位的审计项目

年初提前统筹,及时沟通协调,尽量避免不同审计机关对同一地域、同一单位、同一事项重复审计;对分阶段、分区域、分步骤推进的审计事项,尽量安排同一个审计组实施审计,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对双重法定监督职责涉及的部门,尽量避免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项进行重复审计。

(四)统筹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

1.技术手段统筹。(1)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投入力度,为技术手段统筹提供基础条件。(2)建设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提高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运用数字化审计模式,充分发挥数据引领作用。(3)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型项目审计的组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减少审计资源浪费。(4)做好数据分析人员的调配,实现数据分析人员专人专用,协助人员配合执行,使数据分析人员作用发挥最佳效应。

2.审计方式统筹。(1)采取常规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点面结合保证审计全覆盖。(2)采取“上审下”“交叉审”“结合审”等方式,形成审计系统人力、信息、技术、成果等资源的有机融合,避免重复浪费。(3)加强与纪检机关的协作配合,采用联合办案等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威慑力。

(五)统筹优化审计机关内部组织

1.对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1)改分行业对口设置的模式为按审计对象资金性质分类设置专业审计机构,便于掌握资金运动的全貌。(2)计划、执行、审理、保障各岗位既分离又制约,人岗相适人数适中,优先保证审计执行、审理一线人员数量,使人员配置达到最优。

2.统筹审计组成员。(1)优化审计组人员的协调搭配,根据审计项目需求,为不同审计项目量身打造具有合理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审计组。加强组内人员的协调搭配,切实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2)加强审计组人员动态管理,审计人力资源涵盖审计干部、交流干部、借用聘请外部人员和临时抽调、脱产培训及病假事假等情况,实时优化整合,每周一调度、每周一统筹。动态调配可用力量,推动审计工作“一盘棋”。

3.统筹出台制度向制度要效益。(1)以制度管事。修订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全方位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促进审计业务规范化。(2)以制度管人。制定激励考核办法,奖优治庸罚劣,比学赶帮超,激发干部队伍活力。(3)创新流程再造。对立项项目认真执行《国家审计准则》,深入研究规定的审计程序,通过审计流程再造,减少不必要的操作规程。对非立项审计项目按实际需要,简化审计程序,压缩审计时间。

4.统筹教育培训,挖掘审计人力资源。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职业准入制度,把好准入关。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分析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训计划、培训科目、培训方案和培训目标,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开发审计人力资源。增强学习的实用性,采用实例研究、交流互动、以审代训等多元化方法开展审计业务经验交流,提高审计实战能力。分门别类各取所需,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六)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实现效益最大化

统筹全国、全省、全市统一项目,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标准口径、统一审计报告和统一对外公布“五统一”原则,节约大量审计人力资源。

(七)统筹发挥审计体系作用避免审计资源浪费

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是审计体系的三驾马车,统筹三者关系能有效利用审计资源。

1.内部审计。(1)政府审计加强对内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能够有效提高内审加强内部管理,发挥建设性作用。(2)为政府审计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提高内审成果可利用价值。(3)可以借用内审人员直接参与审计项目,以审代训,补充政府审计力量不足。

2.社会审计。(1)政府审计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吸纳社会审计组织参与政府审计的某些特殊审计项目,以弥补政府审计资源的不足。(2)政府审计对有失公允、不适当的审计意见需要重新审计;公正无误的审计报告政府审计可以直接利用,既避免了重复审计,又节约了政府审计资源。

另外,审计机关借助专家外脑补充审计人力资源,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填补审计知识空白点,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淮安市审计局    刘孝武   葛成亮   吕春梅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网站地图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