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审之窗 >> 内审工作 >> 内容
 
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成效的对策
发布日期:2023-01-29    来源:中国内部审计  浏览次数:  字号:〖
 


随着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幅提升,如何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有效整改,促进审计成果利用与转化,仍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突破的瓶颈。

一、明确审计整改责任,狠抓落实促整改

明确审计整改“两个三责任”,即三个责任主体、三种责任。三个责任主体为被审计单位、业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三个责任是指,夯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的整改管理责任、强化审计部门的督促检查责任。

各相关单位党委应加强对本单位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力度,主要负责人即整改第一责任人。要认真研究落实审计建议,全面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推动标本兼治。要正确认识审计工作,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配合审计工作的氛围,引导广大员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如果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那么整改工作就会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对于审计发现问题,应明确整改责任和具体整改措施,改进完善风险内控措施及相关配套制度, 从根源上彻底堵塞经营管理漏洞。业务管理部门要履行问题整改的管理责任,根据审计结果举一反三, 组织查找本专业领域同类问题,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全面整改,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协助企业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监督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之一,内部审计机构要认真履行问题整改监督责任,跟踪督促前两个责任的落实,逐一核实问题整改情况,并实施销号管理。

在实际整改工作中,按照“整改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具体不放过、整改效果未显现不放过”原则,切实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全面彻底整改。打造一条上下联动、限时整改、层层传导、环环相扣、项项落实的主体责任链,形成被审计单位一把手主管、业务部门主抓、审计部门监督、上下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构建明责确责、问责追责、各司其职的整改工作格局。

二、创新审计方式,努力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从监督和服务角度提高审计质量,把传统方式下的不设置审计内控制度评审方式转变为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导向,积极开拓实际工作新思路,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的优势,积极推广信息管理系统和ERP 环境下AIS 审计管理系统应用,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效果和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类型,通过关口前移,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挥预警和控制作用,堵塞管理漏洞,避免企业资产流失。适时开展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审计,对已融入到企业经营生产各个方面的信息系统,在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专业研判, 及时纠正问题,加强管理,助推企业信息化建设。扩大审计咨询和评价职能,在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等方面,向企业管理层提出防范措施并给予提示,完善与业务单位交流磋商机制,从源头整改,有效进行风险防范, 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后续监督评价。

三、完善审计制度和流程,确保内部审计整改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内部审计部门应不断总结和完善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建立“三不放过”“见证见据”等管理原则落实整改工作。问题整改应提供相应的整改凭据,整改凭证包括但不限于落实整改的纪要记录、通知通报、处理决定、安排工件措施文字、制度资料、财会资料、合同函证等。被审计单位应在收到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 日内,向内部审计部门报送问题整改书面报告。

二是建立审计整改责任制度。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应指定整改牵头部门,牵头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及时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收集汇总整改情况,定期报送本级审计部门。专业职能部门履行本专业领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管理责任,各级审计部门履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监督责任。

三是建立审计整改销号制度。审计部门负责建立、细化本单位各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督办台账,按照“三不放过”“见证见据”的原则,建立台账管理机制、整改复审机制、整改分级机制,对审计发现问题持续动态跟踪, 督促各业务及管理线条落实整改,并负责收集、审核问题整改证据及向本单位管理层、上级管理部门报送整改结果。根据整改成效对每一个问题逐项认定整改状态,并实施销号管理。

四是建立问题推送和整改协调联动机制,审计部门按专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定期推送审计整改完成情况。专业职能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建立整改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共同推动问题整改。

五是建立整改问责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及“谁失职问谁责”等原则,由纪检监察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企业应将内部审计结果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和运用审计风险分析系统,提高审计整改及时性

数字化是审计价值提升的必由之路,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解决当前审计类型多样化、数量规模化、信息内容复杂化的有效手段。中国石化各种类型单位众多、数量大、控制复杂,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数据、报告报表数量巨大,要在如此繁杂的资料中获得有用的审计信息,必须运用信息化系统的强大处理功能辅助审计工作。利用信息系统,审计人员不仅能对所需历史资料和数据进行检索、查询、收集、分类和整理,而且不必大量重复手工劳动,有利于实现审计事前发现审计线索、对审计事项进行动态监测,并为开展现场审计提供帮助。目前,中国石化先后开发运用了“中国石化审计集成系统”“中国石化审计预警系统”及“中国石化审计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发现问题,精细划分责任, 明确审计整改直接责任单位、直接责任人、督办部门以及后续跟踪评价部门等,保证审计整改措施得到切实履行。

五、实行问题清单制,定期推送、通报审计发现问题

为确保整改工作既全面覆盖又重点突出,审计部门应将内部审计查出的所有问题制成审计发现问题清单,清单载明被审计单位、审计类型、查出的问题、应予整改的事项、整改完成时间及整改的结果,并按照审计项目、审计类型、问题分类等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分析,从多角度得出有价值的审计结论,特别是要深入剖析问题背景,重点关注重大、重要问题的落实整改工作,做到既全面覆盖又重点突出,为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审计部门要做到按季度、按专业及时归纳分析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报送分管领导及专业职能部门,作为相关决策和加强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已经整改的问题,实行销号制度。在本单位一定范围内定期通报审计发现的重大风险、重要问题和屡查屡犯问题等,既要纠正具体问题,更要举一反三,从改革的视角审视问题、以改革的思路解决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标本兼治。

六、推进审计整改考核,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对于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只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就应严格按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理,不能以整改代处罚。在审计整改通知书到达被审计单位时,被审计单位应根据审计整改通知书中反映的审计查出问题按时提交审计整改报告,并提供审计整改证据材料。内部审计部门据此组织验收,对于重大、重要问题实行现场验收,对于一般问题由下级公司相关责任部门负责验收,并将验收检查情况及整改证据材料录入审计管理系统,将重大问题、重要问题及普遍性问题制成审计整改简报,形成前有审计、后有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年末,将整改完成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年度考核指标,实行契约化考核刚性约束。对被审单位提供资料不真实、不完整和整改不力、屡查屡犯等不配合审计的行为进行严肃追责。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2年第8期

作者:尤泳

单位: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石油分公司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网站地图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电话:0519-85682658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