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以来,审计机关对农村中小学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都进行了审计,但对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开展的不多。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和社会关注度的普遍提高,加强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越来越有必要。 一、开展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的意义 对农村中小学而言,绩效审计的重点是对学校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在评价的基础上,提高教育资源的资源利用或管理上的有效性。 (一)开展绩效审计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绩效审计是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专项资金项目等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其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在国家投入教育资金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开展绩效审计不仅顺应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资金的经济性、使用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来评价学校的业绩,促使学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绩效审计可以使农村中小学减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目前农村中小学在经费使用上普遍存在效益低下、资金投入切入点偏离、重复购置等现象;对经常性经费、专项经费的使用不规范,没有处理好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盲目贷款,利息支出数额巨大,导致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开展绩效审计,能吸取教训,建立健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减少教育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铺张浪费问题,促进中小学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三)绩效审计是合理解决教育投入和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我国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较长时间内依然存在。要缓解和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一靠增加投入,二靠节约开支,三靠提高效益,尤其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审计要始终把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审计监督作为中心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的特点 (一)绩效审计的内容的特殊性 农村中小学的业务活动和企业以及行政部门的活动有所不同,其核心任务是运用财政投入等教育经费来完成教学、育人,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的目的, 即农村中小学要以师资力量、校内设施、教学经费等进行投入,从而培养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达到提高农村中小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等目标,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合格接班人。 (二)绩效审计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农村中小学从事的是非物质生产活动,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所显示出的效益很难从数量上进行全面概括。因此其绩效评价是有困难的,只能根据客观情况从主观上推断出一个大致的评价,因而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效益具有长远性 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在促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丰富中小学的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成效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且持续的时间很长久。所以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具有长远性,应着眼于长远,避免短视行为。 三、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绩效审计观念尚未形成 由于在我国审计界,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局限于一个比较小的范围,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以前涉及基本没有涉及,至于它的实际内容是什么、具体该如何操作,还知之甚少,影响了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缺乏审计标准 目前对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准则性质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导致绩效审计难以深入。 (三)需要处理好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 审计人员如何处理好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是关系到绩效审计能否得到顺利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农村中小学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基础下开展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则不能脱离传统的财务审计。在审计项目开展后,审计人员要制定好审计计划,作好审计调查。如果发现个别中小学财务收支活动严重不实,则不再进行绩效审计程序而应进行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如果只发现一部分资料不实或小范围的违规,要看其是否影响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而定。 (四)进行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力量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是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理论基础有待加强,现代审计技术陌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政策理解水平偏低低,所有这些都制约、影响着绩效审计的效果。 四、加强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 绩效审计已渐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主流。尽管在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不能让这些困难束缚审计人员的思想,羁绊开展绩效审计的步伐。审计人员要以农村中小学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站在经济、高效的起点上,重视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程度。 要通过各种形式强化认识绩效审计对促进农村中小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绩效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探索建立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 由于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一个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绩效标准,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应包括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评价,注重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促使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并推动有关各方不断丰富完善该体系,以规范审计实践的顺利开展。 (三)找准效益审计切入点 在开展农村中小学绩效审计时,选择切入点要考虑审计能力、农村中小学的可接受程度以及社会需要,要把绩效审计同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真实、合法、效益性评价。审计监督的重点仍应以揭露问题为主,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问题。通过审计,从深层次进行解剖,从改善体制,健全法制,规范管理,制约权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四)加强人文法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审计水平 审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认真培训,着力点放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上。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运用先进的审计模式、方法,注重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提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确定合理的审计目标,制定恰当的审计标准,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逐步形成效益审计准则、指南和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审计规章、制度,使效益审计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