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动态 >> 审计文化 >> 内容
 
对加强县区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10-08-09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县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数量占全国的近90%,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根基。20多年来,县区审计机关不断成熟壮大,为维护地方经济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财政资金的分配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差异等原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人员构成看,人员本土化程度较大,进人渠道比较复杂,部分来自企事业单位,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调入,近几年才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录用,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相对中央、省市要低,且良莠不齐。部分审计人员不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缺乏应具备的能力和业务技能;2、从知识结构看,所学专业基本上都是财会类专业,个别人员甚至没有专业学习培训的经历,而涉及经济、法律、金融、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较少,整体知识机构单一,适应现代审计要求的高端人才匮乏;3、从成长途径看,与同级其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上级审计机关进行干部交流的的机会很少,许多地方的审计人员多少年都是一成不变的老面孔,造成整个机关缺乏活力;4、从执法环境看,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下,由于县区级所辐射和覆盖的范围较小,所承担的审计项目一般都较小,基本多年不变的被审计单位,工作不超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多,不仅使审计难、处理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也会使审计人员的视野得不到拓宽,素质得不到提升;5、从审计工作量看,县区审计机关不仅要完成本级政府、上级审计机关确定的项目还要完成政府临时交办的项目,如农民及下岗职工上访、企业破产、包村、招商因资等各项工作,包罗万象,少数单位成了政府的“救火队”,每个县区局每年要完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项目,平均每人要完成3-5个甚至十多个项目,人员少,任务重,项目多,其所完成的项目质量肯定要打折扣;6、从审计经费及审计人员的薪酬看,县区审计机关经费紧张的问题比较普遍,审计人员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刘家义审计长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高度,从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如何贯彻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和刘家义审计长的讲话,加强县区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笔者认为: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关注审计人员的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育,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拘形式,注重实效,避免简单的说教,切忌流于形式。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审计人员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审计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认识到所负的责任,认识审计事业的前途。领导班子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目标管理的方式,及时了解同志们的所思所想,掌握其思想脉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除心里的疙瘩,消除不良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避免小问题就会演变成大问题,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和支持、相互补台,认真梳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
  2、建立审计人员的成长的体制和职业保障。由于受审计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性质所决定,地方审计工作相对同级部门(如“公安、税务等)出彩的地方很少,做出显赫的政绩也比较难,党委政府对审计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既是成绩很出色,恐怕也很难被领导或组织部门发现和认可,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相对较少。应当说这种现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期、同龄进入同级国家机关的人员,在其他部门得到提升的几率要比审计机关高许多,这使许多审计人员产生了心理上的失落感。长此以往,就会挫伤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缺乏激情和创新的动力,审计机关自身缺乏促进审计人员成长的干部交流制度,缺乏动力和活力,根本不利于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营造审计机关人才的成长机制,加强审计专业化建设,为审计人员提供职业保障。完善制度,加快人员的流动,在本地区各部门之间、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同级审计机关之间每年进行一定比例的人员交流,并形成制度化,让审计机关“活”起来,“动”起来,给基层审计人员一个更大是舞台,开阔视野,促使其成长。对因职数少等原因不能提拔的,但又任现职时间较长、职称较高、业绩突出,要在制度上给予更高的薪酬待遇,使其有自己的价值认同感和成就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一定数量的非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如:总审计师、总会计师等,各类学历、职称也应当与其待遇级别挂钩,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审计机关才能留得住人,拴得住心。
  3、抓好“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把手”决定一个单位发展走向,决定一个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一项事业的成功与否。“一把手”的一言一行,处世原则,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都会使他所能够影响到的群体耳濡目染,通过各种渠道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的下属,而形成整个审计机关的价值观。很难相信一个肮脏、龌龊、道德品质不良的“一把手”,会带好一支审计队伍,会创造骄人的业绩。因此,“一把手”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人品是为政的基石,要有一颗公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要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要有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验,因此,要注重科学调配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拟调配的人选必须争得上级审计机关的意见。在班子内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事变动、重大财务开支、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要广纳善言,形成民主科学的议事机制,避免权力过渡集中,班子议事规则形同虚设。
  4、治“懒”、治“庸”“治散”,强化实绩考核。“懒”、“庸”、“散”现象在审计机关同样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了“能力大小,工资不少,干好干坏,同样对待”的不良风气,很难充分地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为数不少的审计人员,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少年原地踏步,已经到了“疲惫期”,出现了“审计疲劳症”。必须建立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对长期“懒”、“庸”、“散”的人员要有必要的惩戒措施,使其有危机感,增强其责任感,对那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干事的老实人,要有必要的奖励措施,决不让其吃亏。并强化监督考核,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使机关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富有成效,决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
  5、严把“入口”,畅通“出口”。 搞好任何一项工作,人的因素至关重要。由于人事权在地方政府,少数不适宜审计工作的人员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审计队伍。个别人员不仅不干事,反而坏事、误事。既贻误工作,又损害了审计形象。对不这些人,应按照《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诫勉、降级、降职、辞退”等措施,今后,必须做到“逢进必考”,在学历或专业要求上设置必要的“门槛”,坚决杜绝非正常的进人渠道。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6、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人员的“高压线”、“生命线”。近年来,尤其是“审计风暴”之后,审计的震慑力、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对审计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值,在这样的光环下,审计自然走向了前台,一些微小的瑕疵或极个别的现象都会被放大。审计人员也并非生活在真空里,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也有七情六欲,也并非刀枪不入,面对各种诱惑有时候也缺乏“免疫力”,因此,要强化警示教育,作到未雨绸缪。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人员的“高压线”、“生命线”,还审计一片净土,建设一支作风廉洁、业务精湛、敢打硬仗,经得住时间检验和历史考验的审计队伍。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网站地图
电话:0519-85682658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