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仅是一种象征性标识,更是一种维系组织内部各要素紧密联系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毋庸置疑,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单位机构,乃至一个国家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把“加强审计机关文化建设”作为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充分地说明了我国审计部门对于审计文化培育的高度重视。我国审计事业历经了20多年探索与实践, 逐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然而,目前具有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构建工作仍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努力构建科学的审计文化体系对新时期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和切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审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
对于文化的定义见仁见智,历来都是繁多而复杂的。根据辞书对于文化的一般定义,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国家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按照一般的结构学说,国家审计文化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的文化层次构成,即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
1.审计物质文化是指审计组织中凝聚并体现着本组织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审计物质活动过程、审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与所运用的工具以及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一般来说,审计物质文化是可以看得见和摸得到的,它是审计文化结构中最表层的部分,主要包括审计机构的办公场所、审计基本技术、审计人员的装备、装束,审计报告以及审计人员的生活福利、业余生活场所等。审计物质文化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联系,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计物质文化。在没有纸张的奴隶社会,审计记录常刻在竹简上,审计信息的传递速度较慢,范围较窄;现代新技术革命的产生,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审计领域,使审计效率成倍提高。审计物质文化构成了审计文化的物质基础。
2.审计的制度文化是审计组织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切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组织管理形态的总和,是审计文化的中坚和桥梁,主要包括审计组织结构、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审计组织与管理形式等。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审计法》为核心,以其他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准则体系、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其他相关财会准则为标准的审计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独立且职、责、权分明的审计机构组织体系。
3.审计精神文化是指审计组织中的审计人员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活动。它包括了审计文化中一些隐性的内容,诸如审计价值观、审计伦理和审计道德、审计风气、审计心理、审计思维方式等。审计精神文化在审计文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整个审计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核心地位和主导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审计精神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审计价值观。
审计精神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物质文化由内到外有序地排列组合,形成了审计文化的层级结构体系。审计文化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审计文化体系。审计物质文化和审计制度文化是显性的,是审计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审计精神文化则是隐性的,是审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实质。审计精神文化决定审计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并通过显性的文化形式表露出来,而审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精神文化的发展。审计精神文化决定着审计文化的基本性质与基本面貌,是审计文化的核心要素。
二、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
审计价值观是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关审计价值观念和审计伦理哲学的群体意识,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它代表和反映着审计整体的追求、志向和情趣,为审计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在审计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科学的审计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约束、辐射等功能,是推动审计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各级政府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体现的人民意志对公共财产行使经营管理权,从而对人民负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国家审计的职能就是对这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鉴定和评价。因此,国家审计公平、公正开展的前提是国家审计机关必须独立于经济责任受托人与经济责任委托人来开展工作;国家审计实施过程必须是以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的依法审计的过程;国家审计成果必须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客观公正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审计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国家审计最核心的价值观应为:独立性、法制性和公正性。
1.独立性。审计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的状态。独立性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审计必须独立于经济责任受托人,否则就无法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的评价。审计也应该独立于经济责任委托人或授权人,否则就有可能成为滥用权力的助纣者。审计的独立性一般被分为形式的独立和实质的独立两种。审计在组织、人员、经费和业务上的独立是形式上的独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这种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独立开展的基本外在条件和物质保证。但是,审计最重要的独立性还是指实质上的独立性,即思想上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内在于人们思想之中,没有可视性。但是,它决定了一次审计是否是真正地保持了独立。这种隐含的独立性,才是审计能否真正独立的最终决定者。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是审计人员的最高精神境界。
2.法制性。作为监督保障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部门机构,依法审计是审计机关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审计文化最亮丽的特色之一。国家审计只有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维护法律尊严,敢于如实揭露和处理各种违法违规问题,才能有效履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审计行为本身也要依法进行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约束,规范审计程序,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活动,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
3.公正性。设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是国家追求社会公平和效率的一种制度设计,而实现这一目标,则有赖于审计人员的公正执法。公正,无疑是审计工作者履行职责时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保证审计结果公信力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审计的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家审计文化的特征及内涵
1.国家审计文化是社会化的文化。社会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由于审计活动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不同历史阶段上不同国度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及其发展水平,对审计文化的特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政治角度看,在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审计活动要比在集权政治条件下的审计活动更加透明和公开。从经济角度看,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国家审计提供更为丰富的对象和内容,国家经济的性质与结构决定着国家审计的性质与方式。
2.国家审计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国家审计萌芽于奴隶社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一路走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审计无不具有显明的时代特色。审计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形成、演进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一定的社会环境只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文化。现代国家审计理念的最初定位是查错纠弊,后来发展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进而发展到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 “免疫系统”。这是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审计本质与规律的不同认识,也是审计本质和规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外在表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赋予审计工作新的内涵,进而促使审计文化也不断地得到创新发展。
3.国家审计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国家审计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具有开放性,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精髓来充实和完善自身,同时也为其他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国家审计文化只有不断与外界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理论等的交换,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才能获得新发展。如,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大量应用就要求审计文化不断去吸收、借鉴计算机文化中的先进理论知识等。
四、国家审计文化的功能
一是凝聚功能。国家审计文化把全体审计人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形成一种为实现审计目标和理想而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观念。这不仅使审计人员能够愉快地共同开展审计活动,进行审计创新,也使审计人员在产生挫折或遇到困难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二是导向功能。国家审计文化集中反映审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理念和共同利益,因而对审计人员具有感召力,可以把他们的工作目标引导到审计事业既定的目标上。三是激励功能。先进的审计文化,能够让审计人员时时感受到骄傲与光荣,能够让审计人员的自信心、自觉性被充分激发,乐于为审计事业奉献力量。四是约束功能。在审计文化熏陶下,审计人员无形中形成一种自豪感,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个审计人员要自我约束。同时,有关审计准则、制度、规范、纪律也是一种有形约束,规范着审计人员的行为。五是宣教功能。国家审计文化对外树立起了一种“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促使外部人员更加理解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更加配合审计工作,其他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更加关注、支持审计工作。
五、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文化
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分阶段、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应遵循其发展规律,注重审计文化的立体构建,力争做到审计文化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共建共促。
(一)国家审计物质文化的培育。
1.在厉行节约的前提下,加快审计物质文化的建设步伐,并把建设重点放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审计机关建设上,确保全国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2.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为基础,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和保密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
(二)国家审计制度文化的培育。
1.清理和完善审计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老旧的审计制度规范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的要求,应该加以清理、完善。主要包括: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审计规章和准则体系的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等。
2.推进国家审计组织体系建设。依照法律的规定来推进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建设,确保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进一步理顺各级审计机构的职、权、责关系,统筹协调、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国审计资源的效用。
(三)国家审计精神文化的构建
1.在全国审计系统推进文明审计,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2.继续施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公信力,让群众相信审计、拥护审计。
3.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廉洁勤政教育,切实贯彻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规定,以管理养廉、以机制促廉,培养出一支廉洁、自律、勤政、高效的国家审计队伍。
最后,引用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国家审计署时,对审计人员提出的四点希望:“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温总理的这四句话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指明了审计人员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努力方向,是我国新时期审计文化的培育方向和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