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免疫系统”,这一论断准确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反映了国家审计本质理论,科学的定义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它对国家审计的准确定位和科学发展,特别是对国家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学习刘审计长在2008年全国企业审计培训班上的讲话,当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优化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布局、投资结构、产品结构;三是增强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审计监督,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应当成为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企业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审计长的“六个高度自觉”、“五个着力点”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企业审计工作来看,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企业审计的“免疫”作用。
一、以促进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企业审计的目标。
国有企业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基本要求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保值增值和发展壮大。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到2008年,基本完成长期积累的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任务;到2010年,中央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以往的企业审计经验案例表明,产权转让和企业重组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往往通过隐匿资产或夸大债务的方式流失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产权转让,则通过低估国有资产或高估非国有资产的方式流失国有资产。同时,国有资产经营者能力低下导致的企业破产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方式。由于产权转让和企业重组对国有资产的认定具有终结性,这个过程中流失的国有资产很难在以后追回,因此,审计机关应当从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加大监督的力度。在产权转让和企业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审计应当关注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性,应当关注资产评估机构选择和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应当关注经营者选择程序和结果的合理性。
二、以促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审计的目标。
实践证明,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形成合理的权力配置,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形象。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其管辖的196户中央企业中,只有19家进行了试点。因此,审计机关要把推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审计的关键。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反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存在那些政策体制上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三、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活力作为企业审计的目标。
国有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就是说私人企业当前能够发挥作用的一般性竞争领域,国有企业就不宜进入;私人企业当前不能发挥作用的垄断性领域,也要注意引入竞争机制,为私人企业的进入和国有企业的退出创造条件;对于无法引入竞争机制的自然垄断领域,对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力量。因此,国家审计应当加强对市场竞争领域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绩效进行评估,为国有企业推出提供真实可靠信息;对国有企业退出或进入前后的行业绩效进行对比分析,为国有企业的合理布局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为提高市场绩效提供参考;对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审计建议。
四、以关注企业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确保国家政令畅通为审计目标。
署领导在讲话中多次指出,要着力关注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促进政令畅通,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与民营企业单一营利的经营目标相比,国有企业经营目标的特征是实现公共利益目标和营利目标共存,并因为国有企业所在领域、存在价值不同其经营目标具体取向不同,企业审计中,应关注企业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企业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和表率作用。如社会保障是国有企业的责任,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也是国有企业的责任。通过审计来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国家政令畅通,促进有关重大问题又好又快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