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动态 >> 审计文化 >> 内容
 
关于应急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的探索
发布日期:2010-08-09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一个正常的审计项目,一般包括前期调研论证,确定审计项目,拟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开展试点审计,发布审计项目工作方案,进行审前调查,正式全面性地实施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等环节,一般历时都要在两个月以上,但是在一些特殊领域,如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以及一些时限要求特别短的审计项目,就无法把各环节工作都做到位,如何组织实施好这类审计项目,是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一、应急审计项目的特点。与一般年度计划审计项目相比,应急审计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时间紧。近几年,审计署安排的应急审计项目,常是为调查某项(类)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为政府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或是为调查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资金和物资分配、管理、使用等情况,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社会各界的爱心都用在灾区灾民身上。因此,审计时效要求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往往要求在一个月内或更短时间内完成,时间要求很紧,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真正意义的审前调查工作,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给组织实施者的审计现场管理带来较大挑战,使审计重点和节奏会难以很好把握。
  二是任务重。应急审计项目关注的往往是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对审计抱有较高期待;同时,应急审计项目的审计内容要求并不比通常项目少,甚至由于情况特殊,往往审计内容还会增加一些;其次,一般审计署年度审计计划就对全年各单位进行了任务分配,应急审计项目都属临时增加的项目,可能就要涉及到时间的压缩和项目人员减少等情况,这些因素都无疑增加了审计工作压力。
  三是参审人员多、流动性高、业务熟悉程度差异大。为在短时间内达到审计目的,实施单位只得临时组织较多人员进行突击式作战,但对应部门审计力量有限,常常致使实施单位只能从其它审计业务部门和非审计业务部门抽调力量,甚至借调外单位人员予以增援,这就更发突现了人员流动性高、业务熟悉程度差异大的特点,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等问题。
  二、关于如何做好应急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的思考
  以笔者亲自参与的地震救灾、冰雪灾审计、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效果审计调查等多个应急审计项目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便于抛砖引玉,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建立应急审计预案,规范审计行为。
  作为应急审计项目的开展,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才能在“急”中不乱,才能把应急审计做好。应急审计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必然体现“特事特办”原则,但对“特事”要有明确范围限制,对“特办”也应有明确的限定,对审计的组织、程序、方法等相关内容要进行指导规范,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过程中不会盲目且更能突出重点实施审计。应急审计预案的建立本身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不再详述,但笔者结合实际审计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如下几点:
  一是涉及的审计程序方面,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化繁为简,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如送达审计通知书的规定,《审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那在预案中就可以相应规定为凡被批准为应急审计项目的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又如对于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时间,《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而在征求意见结束后,相关证明材料还到法规处的审计审理,最后召开审计业业务会讨论最终定稿上报,这样从审计实施阶段过后的时间都没办法压缩,那只有压缩审计实施的时间,但审计实施时间又是真正开展审计工作的时间,太短就难以达到计划效果,那在预案中就可以相应对此进行规定,凡被批准为应急审计项目的征求意见时间,可以与被审单位协商,及量缩短时间,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日记可以简写或不写,减少审计人员在实施阶段的工作,也减少审理复核阶段的工作。从而提高整个审计工作流程效率,才能适应应急审计项目的需要。
  二是审计组织管理方面,多数应急审计项目都存在多个部门人员联合参审的情况,其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的权责关系,预案都应予以明确,以便在实际操作中不会出现互推责任的情况。除了人员管理外,还有经费保障、成本管理、现场实施管理、后期档案处理等方面都应有相关规定予以明确。同时,可以通过对实践经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预案内容,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易于实际操作。
  三是审计业务管理方面,预案应对审计结果及其工作开展情况是否进行公告,对于涉及到个人违纪违规的问题,如何移送等问题,其应履行的相应程序应作出规定。
  (二)创新审计方法,积极适应形势变化。
  应急审计项目可能有多种形式,其本身不能归类为某一种单独的审计,如财政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等,从而决定了应急审计项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审计方法和形式不可能提前进行统一,每一次可能内容和形式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在实践中创新审计方法,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才能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如对于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中,审计组在时间紧,点多面广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审计抽查指导表,表中包括了所抽查的内容、审计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等,提高了现场审计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使熟悉程度不同的审计人员也能按“表”行事,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确保审计质量。如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效果审计调查中,针对审前调查时间短,发现的问题多、散、杂,审计复核费时较多等特点,审计组专门制定了汇总标准和复核汇总表,确保了问题不漏汇、不错汇的情况发生,也减少了复核时间,让繁杂的复核汇总工作简单、明了,大大降低了差错发生的可能,切实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突出审计重点是提高应急审计项目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应急审计项目的实施往往带有偶发性,实施审计工作的前期准备一般都不会很充分,甚至相关资料还没有及时、完整的统计资料和数据,这些都给应急审计项目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重点,是应急审计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在实践审计中的经验总结,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询问。主要是与熟悉相关事务的人员进行有重点的交谈,询问几个审计工作最需要的大概数据和相关情况,如资金拨付的流转过程、分地区的资金量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情况,如此,就能很快对全省或全地区的总体情况有个了解,虽没有相关证明材料,但可以待统计数据出来后,再行进行核实,但当时可以依此初步对审计重点进行判断,加快项目进程。二是填表。可以针对审计的不同用途,提前设计一些审计所需数据的表格,在审计进点前,或在审计进点的同时,提交被审单位进行快速填列,填列数据可以是快报数,或预估数等,从而可以在短期内给审计人员予以参考,快速确定重点。经过探索这些实用的方式方法,促使审计人员在短时间之内就能依据相关资料初步确定审计重点,据此再进行人员、时间等方面的配置。
  应急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业务管理、人员管理、经费保障、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其突发应急事件频频出现,应急审计项目也有逐步增加的可能,对此,组织实施应急审计项目,不仅需要组织实施者灵活、有效地利用以往的审计经验,更需要借助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迅速组织起参审人员,统一思路、有序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审计项目的效率和效益,保证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网站地图
电话:0519-85682658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