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国家审计发展的本质内在要求,是财政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哲学角度认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深入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基础上,要善于运用哲学的系统论理论深刻领会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统一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认识,增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紧迫感,明确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在积极投身于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实践工作中,要善于运用哲学的矛盾论和方法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改变各个审计领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现状,以国家财政为着眼点,及时揭示和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普遍性和根源性问题,为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运动的、发展的、联系的哲学论点,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才能发展”、“没有持续创新就没有持续发展”的观点,不断地丰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容和内涵,不断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方式方法,不断推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深入理解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和本质要求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以财政资金审计为内容,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有效整合审计计划,有机结合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整合审计信息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 传统的财政审计主要对预算内财政资金、预算外财政资金和财政账目中体现的债务进行审计。而财政审计大格局是以国家财政为着眼点,涵盖财税、行政事业、环保、社保、金融、企业等一切财政资金,包括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了“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是对所有预算收支单位财政状况的总体掌握;在审计项目安排、组织实施和审计成果运用上统筹考虑,通过审计计划的科学管理,审计项目的科学实施,审计信息的科学分析,审计建议的科学提出,全面反映国家财政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形成全国审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彻底改变传统财政审计难以跟踪国家财政资金运作的全过程、难以真实反映国家财政资金使用过程存在的风险和隐患、难以客观评价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和全局效益的现状。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署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全国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不是审计项目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合理分工、统筹协调,按照“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实施时间统一、组织方式统一、处理标准统一、社会公告统一”六个统一的要求,对现有审计力量进行整合、进行优化配置,使各个局部审计项目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交叉审计和重复审计,实现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每位审计工作者不仅是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还应是一名优秀的政策制度研究者,在工作中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用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引领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不断地研究、解决各种新问题,创新思维,创活模式,不断地总结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不断地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方式方法,实现审计经验到审计知识、审计知识到审计智慧的飞跃。 二、妥善处理好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中主次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抓住主要矛盾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但次要矛盾也会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处理事物矛盾要统筹兼顾,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要善于关注次要矛盾,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刘家义审计长在2009年财政审计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国家财政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是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要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就当前而言,要重点解决健全统一、完整的国家财政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问题”。 预算管理制度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各级政府事权是否与财力相匹配、转移支付制度、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和建设、财政法制的健全完善程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等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要对突出领域、突出部门的重点资金进行审计,从全局角度看问题,以推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技术创新及促民生、惠民生为目标,揭示财政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问题,以及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损害民生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严重违法违纪、损失浪费问题,集中力量研究长期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和根本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也要兼顾次要部门或一些次要问题,注重宏观与微观、主要与次要相结合,防止一叶障目。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的作用。 三、从现象到本质,提高财政审计质量 高质量的审计项目既体现在定性准确、证据充分、建议中肯的审计报告及其审计证据、审计底稿,更体现在审计成果突出、丰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审计报告及其审计证据和审计底稿的质量,可以通过运用AO及三级复核、审计业务会制度来保证;但审计成果是否突出、是否丰富更需审计人员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是现象和体质的统一体,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表象,现象是事物的外在体现,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根本,对事物的特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认识事物,就是在认识事物现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揭露事特的本来面目。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实际工作而言,认识事物的现象,就是要摸清财政审计大格局对象的总体情况、基本规模和主要结构;正确使用判断和进行推理,就是在弄清财政审计大格局对象的现象的基础上,运用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科学的归纳、统计方法,对那些地方容易产生问题、那些地方不容易出问题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判断;认识事物的本质,就是通过收集审计证据,揭示财政审计大格局对象是否存在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在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上是否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在这三个环节中,认识现象是前提,正确判断是关键,揭示问题是目的,因此,正确判断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对象的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它既要求审计人员要充分运用以往的工作经验,但又不能盲目迷信以往的经验,需要审计人员在面对新事物时,大胆做出自己的推断,但又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只有在全面、充分掌握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依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使用正确的科学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四、坚持发展的观点,突出绩效审计 发展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其实质是进步,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要求审计人员要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眼光认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重大意思,认真分析、着力解决、妥善处理构建财政大审计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结合近几年的审计情况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关键要充分认识到绩效审计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着力解决绩效审计中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所面临的难点与困难。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要逐步扬弃传统的、以真实性和合法性为基础的财政审计思路,用动态的、开放的角度发展和丰富财政审计的内容,要在做好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工作思路,突出绩效审计;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绩效审计这一目标,不断强化绩效审计意识,从工作方案的制定、审计重点的确定、成果的反映、项目的总结等方面,设定绩效评价标准,科学评估财政绩效,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还要进一步认识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本身就是一个处于运动中、不断变化的新事物,而并非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树立“创新没有止境”的观念,不断提高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认识,不断深入理解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重要意义,不断拓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领域,不断完善实施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方式方法,不断推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发展。(陈鑫 杨子敬 审计署昆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