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加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这是李总理就任以来,第二次就审计监督作出具体指示,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的高度重视和期许,更指引了绩效审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6月17日,李克强在审计署考察、座谈时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确保公共资金节约、合理、有效使用,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有力保障。”是从大局上进一步为审计机关指明方向,并突出了公共资金、政策落实、制度完善等工作重点。
而此次讲话则直接提出了审计的重点:“三资”——即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虽然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是讨论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的管理和审计监督,但显然李总理认为不能就事论事,而应“举一反三”,全面管好用好这些“全体人民共有的财富”。对于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审计,过去一直是审计机关容易忽视的领域,有的地方甚至从未涉及。事实证明,光检查公共资金,不仅不够全面,也容易被审计单位“结构性忽悠”。
李克强总理非常关注存量资金的运用,今年5月以来,他先后3次在相关会议上提出就金融资源配置发表讲话,提出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这次又将财政资金的存量部分提上重要议程,要求“深挖存量资金潜力,通过自查和审计督促盘活沉淀资金,将长期闲置的资金清理出来,合理调整使用方向,有序投入亟需项目,切实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这无疑是给我们的绩效审计指明了新方向。
对于存量资产,也要给予足够关注。如此次“正四风”,要求各机关单位清理出多占多用的房产、土地,将出现许多办公用房、用地冗余,这些资产既不能因管理不善而流失,也不能无端闲置,更不能非法变卖或私下处置,审计机关要紧紧盯上,并跟踪到底,力求使其用在民生刀刃上,发挥出最大效益。
所以,搞绩效审计,切忌盯着一个部门甚至一单个项目进行分析,要善于做好统筹的大文章。更不能动辄为被审计单位唱赞歌,审计组开进来就是查问题、分析问题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此外,并不是做了什么新奇的别人没搞过的新项目,就能证明绩效审计搞得好,踏踏实实盘活大量存量资金,在现阶段就是最大的绩效。
理解决策层 “盘活存量”这步棋的用心与决心,下一步,审计部门如何落实将值得期待:我们不仅要抓住重点搞审计;还要着眼防线搞审计,即帮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制度,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顺应民心搞审计,通过审计监督之手,依托制度之力,加快改革步伐,使更多沉睡的财政资金起身流向最该去的地方,特别是民生之急需。
为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树立三方面的意识:一是责任意识。监督“三资”的管理和运用,审计机关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二是能力意识,审计机关对“三资”的每一个方面,都要依法审计,实现全覆盖,还要善于与纪检、监察、财政部门协同配合。三是廉洁意识,这不只是对审计机关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审计加强对“三资”的监督,唯有不断收紧,不留死角,才能真正做到“政府过紧日子、人民过好日子”,也才能真正建设廉洁政府,由此更能看出国务院对审计机关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