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建森林并不是童话。开工仅一年,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的土地上,一大片葱郁的树林、茂盛的植被正在成长,小河流水、鸟语花香的美景令城市居民们心神向往。这是常州新北区致力建造的新龙生态林,总占地450公顷,全长9.7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一道蜿蜒东西的绿色屏障,在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涵养水源、除尘降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常州建设“生态绿城”的目标,自2013年5月,新龙生态林项目正式启动,预计2015年底全面完成。林区分为休闲密林区、原始森林区、秀水山林区三大区域,旨在以原生态森林为载体,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满足市民康体健身活动的多功能森林绿地。新北审计人,在第一时间加入到了这一“城市森林”的建设大军中。
“柔性”审计重指导
作为该局第一个采用行政指导模式的审计项目,新北审计人也是在摸索中前进。与一般的跟踪审计相比,行政指导是管理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更能节省人力物力,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在督查过程中,审计组通过有效沟通和审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对于重大疑难问题,则召开研讨会,邀请市局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审计结论形成后,以 “行政指导意见书”的形式反馈给建设单位,并不定期发布督查情况通报。如在启动区与一期交界处的管线施工时,由于一期图纸尚未到位,施工单位直接使用了规格较高的线管,而一期工程启动时,设计单位则认为较低规格的就能满足要求,因此出现了不同规格如何结算的难题。就在双方各执己见、僵持不下时,审计组及时出面,积极与双方进行沟通,提出解决办法,引导双方化解矛盾,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常规”审计抓重点
规模如此浩大的工程,加重了审计任务,也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从项目程序、招投标、征地拆迁,到财务管理、内控管理、竣工管理等,审计的关注点很多,如何把握重点、切中要害是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效果的关键。考虑到新龙生态林项目采用的是BT模式,审计人员在前期重点聚焦招投标、合同签订、资金筹集环节的合法合规性,严格控制项目成本。在对设计图纸进行抽查时,审计组发现,设计单位交底时未及时指出图纸中河道上方标注的宽度为常年水位线,而非河道宽度,从而导致了标底中工程量测算不足的问题。细节虽小,但影响颇大,审计人员的及时纠正,使得设计单位及时澄清了对河道宽度的要求,避免造成大面积返工的局面。而针对社会热点之一的征地拆迁问题,在中介机构审计的基础上,国家审计人员丝毫不懈怠,积极采取抽查方式进行复核,防止出现弄虚作假、擅自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或降低补偿标准的行为,最大限度保护征收人和被征收人的合法利益。
“绿色”审计破难题
为打造出层林尽染、风光迤逦的原始森林景观,新龙生态林中种植的乔灌木树种多达1000余种,除了常见的玉兰、乌桕、银杏、樱花、海棠外,其中不乏奇树异草的身影。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绿色能源路灯、指挥中心顶部沥青波形瓦等。由新型材料、珍稀苗木、变更材料带来的“定价难”问题,一度影响了工程的造价与工期。为破解困局,审计人员建议对新增材料采取“多方询价”的方式,由设计、建设、施工、建立、跟踪审计单位各方参与,共同协商,科学定价。但这并不适用于一些缺乏竞争性报价的个性化材料,如何利用市场调研、网络查询等途径来寻找突破口,是审计人员正努力攻克的难点之一。“城市森林”尚未建成,审计仍奋斗在路上。(荆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