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审计署在京举办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培训班。刘家义审计长对参加扶贫审计的60余名青年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长指出,青年审计干部要做到修心养性、格物致知。要真正理解“知行合一”的内涵,做一个堂堂正正、有益于社会的人,要正确把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握好奋斗的方向;要坚定理想信念、摒弃杂念私欲,在社会生活中知善知恶,在审计工作中为善去恶。
“格物”出自于《大学》。“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出自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王守仁的《传习录》。
什么是格物呢?曾国藩的解释是:“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格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其理,即格物也”。大意是所有的东西,不管是实物还是虚物,都是物,都是一个事,如果要弄清楚里面的规律和道理,就需要每天的体会、揣摩、达到通其理的境界。
像曾国藩这样的读书人,已经学富五车,功成名就,却依然日夜苦读,如此苦心苦行,也只是为了达到一种格物致知的境界。“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就是每天用楷书写日记。“余自十月初一起记日课,年年欲改过自新。”。曾国藩给自己列了十三项功课,其中: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件事,终身不间断。
格物致知是青年人立身切要之事。那格物怎样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呢,就是要每天要督促自己,反省自己。那反省什么呢?在意念中去除歪斜以保纯正。但是对平常人而言,不可能没有私欲迷惑,因此,必定用“致知格物“的功夫,从而战胜私欲,恢复天理。如此,人心的良知就再无迷惑,能够彻底显露。这就是能知善知恶。格物的效果就在如此,他能使你摆脱各种欲望、诱惑,在无端生气时,平静下来,在洋洋得意时,冷静下来,在各种乱像和突发事件中,始终保持纯正的心,就是“未发之中”。
牢记使命、忠诚奉献是青年审计人格物致知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生的追求的志向。《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用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不该拿的坚决不能拿,不该放的坚决不放,始终牢记“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在厚德明法的基础上,堂堂正正、坦坦荡荡、无私无畏、干干净净地做人做事。(常州市审计局 黄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