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学会 >> 审计学会 >> 内容
 
“互联网+”政务云:政府审计电子政务的路径选择
基于某市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9-02-25    来源:江苏省审计厅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升级转变,以信息化驱动高效政务将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始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为契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信息化促转型发展。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电子政务创新应用,也驱动着政府审计依靠“互联网+”概念着手审计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应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的信息化“迭代”。

二、以某市为例概述电子政务发展

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的信息化建设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办公自动化项目,以支持办公处理电子化,逐步发展电子政务运用。历经“九五”计划至“十二五”规划建设,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国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建成以公共信息为重点的重大公用基础设施,实施信息资源和业务流程统一规范,为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工程和开放性的系统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子政务领域,框架结构从政府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平台建设由部门间“各自为政”向集约共享转变,同时国家更是密集发布相关政策进行产业扶持。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概念的政务云建设,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现阶段发展的主流模式。

1.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支持

近期,国家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意见 》、《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旨在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公共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部署,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协同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某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概述

某市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水平发展显著,2016年在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排名第14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历经“十二五”期间至“十三五”开局发展,该市电子政务呈以下特征:

(1)内-外-纵-横多级联动电子政务架构

电子政务内网构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可实现跨部门办公管理、业务信息管理、信息交流和共享等服务;电子政务外网覆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社区网连接全市所有社区和行政村,均为省内首创;建成市、辖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网络体系;政府门户网站群整合60多家市级政务部门子站,全面覆盖社保、就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交通等各领域。

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将统一管理和维护各行政事业单位基础平台和基础信息系统,撤销部门机房,由该中心提供主机托管、系统维护等服务,实现全市政务资源集约化管理。

(2)“数据驱动”大数据建设

该市目前已建成人口(二期)、地理资源、公共信用三大信息基础库,可统一存储和共享全市多部门个人信息、法人信息、地理类等各类海量数据,达TB级别。城市感知网络基于物联网,实时在线产生、收集并传输安全生产领域、重点区域社会治安监控、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场景中的传感数据。

市电子政务十三五规划明确要加大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不断融入各行业大数据,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的全市综合大数据分析系统。目前市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成空间密度、热度分析,迁徙分析等近10个大数据空间分析模型,

(3)“互联网+” 促政府服务方式转变

2016年全国335个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排名中,该市位列第九,并在“互联网+”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二。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面向市民、企业、政务工作者三类服务对象,政务服务从分散化向一体化转变,实体服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大厅相结合,采用政务微信、微博、政务App等手段构建多元化政务体系。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原行政服务中心)将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公开工作,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层级和重复交叉。某园区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理念开设网上办事大厅,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一体,已可通过互联网络受理80%的政务服务。

目前,该市与腾讯公司共同建设信息惠民微信平台和微信城市服务平台;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支付宝城市服务”,已经上线运行包括公安、卫计委、教育、便民服务中心等6个部门20多项移动端惠民服务;搭载该市广电平台拓展移动政务服务,实现多类型民生类智能应用。

(4)规划市级电子政务云模式

该市电子政务十三五规划将推进电子政务向云服务模式转变,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建设和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应用。按照云计算的三层服务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层 IaaS、平台即服务层PaaS和软件即服务层SaaS)规划建设市级政务云计算中心(IaaS)、市级政务云服务中心(PaaS)和市政务SaaS平台(SaaS)。构建市电子政务公有云和私有云,按照业务类型逐步完成各部门现有应用系统迁移至公有云和私有云。全市范围内除涉密、敏感信息及纳入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信息外,其他由市财政资金支持的行政和社会公共服务类信息化建设项目,原则上应采取向云计算服务商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先采用云中心的虚拟云平台服务。完成市级政务云计算平台同省级政务云计算平台的对接。

三、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政府审计模式发展趋势

1.该市地方审计部门信息化进程

该市审计局信息化进程深受全市电子政务推进的影响,大致可区分为计算机辅助技术阶段、联网审计阶段、信息系统审计阶段和大数据审计阶段。

会计电算化及电子办公系统的普及,促使审计部门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为应对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等专业管理系统,以市政府下发相关文件为支撑,财政、税收、社保和公积金四大领域试点联网审计,并在本局范围内形成审计数据共享平台雏形。在政务运行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与评价,以保障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高效运行。

目前该审计局完成搭建审计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和布局“云办公”系统。前者以深化大数据运用为导向建成市级审计数据中心、审计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和财政行业数据审计分析应用;后者依托“互联网+”,升级改造原有电子政务系统,拓展政务公开、内务管理、审计指挥、现场管理等功能,并可通过互联网实时远程办公。

2.审计政务云模式解析

多年来信息化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金审三期工程的软硬件建设升级以及国家审计关于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布局,该市审计局已形成较完备的信息化审计体系来应对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该审计局政务云模式目前可实现四个方面突破:

(1)顺利接入市政务云体系以及搭建“审计云”

按照市级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结合审计信息化规划,从业务框架、信息框架、系统框架和技术框架等多维度调整**市金审三期工程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实现市级与审计部门,以及省、市、县区审计部门多级互动的架构体系。按照全市政务云建设框架,现行审计管理系统需进行重构和改造,实现云升级。其中行政类办公系统统一承载到市级政务云计算中心内,由该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IT服务。审计专属业务系统应上载至相关私有云(审计部门自行购买服务或依靠上级审计机关的云平台),根据审计业务属性在该平台上选取软、硬件服务,并根据自身业务环境和模式来组织这些服务。

(2)大数据导向“云”审计概念

电子政务大环境下,政务管理转变为数字化的信息流程处理。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提升以及感知网络全面部署,导致被审计单位政务信息“爆炸”。另一方面。国家发布多项文件加强审计监督力度,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审计对象扩大、审计内容拓展、审计程度加深、审计频率提高等现状导致政府审计将日益面对巨量的数据集。传统信息化审计模式下数据处理能力无法匹配,云计算凭借大规模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模式,运用于审计信息化过程,可较好实现大数据审计,形成“云审计”。

“云”的主要特征是构建虚拟资源池,即提供海量计算资源,按成员单位需求动态分配大量异构的物理或虚拟资源。依托该市政务云工程,该市审计局“云”之路可遵循:

一是依托于市级政务云计算中心(IaaS层),审计部门可获取所需的基础设施服务,如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等。按照传统数据处理模式,审计部门较难配置与大数据审计相匹配的存储介质和服务器等设备。该层可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动态分配和扩展计算资源展,有效解决本单位计算资源不足等问题。

二是依托市级政务云服务中心(PaaS层),审计研发部门可在PaaS上自行开发大数据审计应用,如开发各类审计模型、审计软件、审计程序等。同时基于市级云平台,可实现标准数据接口,减少因架构迥异导致数据采集和转换实现较差等数据共享障碍。

三是依托市政务SaaS平台(SaaS层),审计业务人员不必在电脑上安装过多的审计软件和审计工具等应用,可通过浏览器作为发出请求和接受结果工具。各类审计应用由该层平台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均由该层平台后端的处理资源来完成,突破原先立足于审计人员个人或某部门有限计算资源等不足,实现大数据审计应用。

(3)推动“互联网+审计”融合

该审计局应依托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 “三微一端”审计互动平台建设,作为审计舆情发布的新渠道,实时解析国家、省、本市重要工作部署,从审计视角解读重大政策,推广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

应拓展审计宣传和信息发布以外的审计服务模式。如开展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社保基金审计等调查统计类专项审计项目时,涉及单位众多,以各单位填报自查表为主要审计手段。可开发相关应用,实现被审计(调查)对象远程登录网上申报,并增加在线咨询、网上辅导、申报自动提示等功能,简化审计过程,提高审计效率,优化审计服务。

(4)以政府信息共建共享为契机摒除审计信息孤岛

该市建有早期信息交换平台“税收征管保障平台”,成员单位通过该平台上载并共享涉税数据。该市审计局作为成员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因信息架构迥异、行政协调不作为、权力壁垒观念使然、部门利益考量等局面导致信息孤岛频现,大数据审计应用无法发挥效用。

该市以协同共享作为政务云框架主题,基于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各单位不同应用平台经整体规划,产生的数据经操作接口推送并存储至云端--数据中心共享库,可实现所有数据归集,从制度和技术上真正实现政务信息共建共享。

该市审计局应以此为契机,介入框架顶层设计阶段,对信息共享制度、规范、标准体系制定等提出审计需求,最大限度保障审计获取较高数据访问权限,并确保被审计单位所有信息都能被访问,以及有权限访问被审计单位以外部门的重要经济社会和民生等相关信息。

在该市政务云体系中,通过共享端口,审计部门向信息云端的共享平台发起信息共享请求,由相关部门应答并授予数据访问权限,实现跨部门的大数据审计应用。海量审计数据存储在云端,审计人员可通过网络调动SaaS层的大数据应用,利用数据库服务前端装置实现大数据操作,可避免数据重复保存,优化数据处理资源,减少冗余。同时也将上传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审计数据,以供其他部门共享。

四、结束语

政府审计“政务云”系统嵌合于本级“政务云”体系,另一方面也需响应国家审计署和上级审计部门的信息建设十三五规划,对接上级审计 “云”系统。同时,针对各地“放管服”改革将电子政务发展列为重点环节,审计部门应结合信息系统审计,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中重点关注信息化类项目立项建设、投资运维、运营效益等情况,保障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促进系统整合共享。(苏州市审计局 严黎佳


 
主办单位:常州市审计局
地址: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2楼    网站地图
电话:0519-85682658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