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从事审计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如果有人问我:“10年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援疆审计”。10年来,作为援疆审计组的成员,我于2011年和2015年两次去了常州的援疆地—新疆乌恰县,亲眼见证了我们党实施的援疆政策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改变。
2011年5月29日,常州市援疆审计组即将踏上乌恰这片土地开展现场审计。对于年满26岁的我来说,第一次到祖国的最西边,满脑子想的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情景。常州的援建地乌恰县,位于我们国家版图的最西端,处在天山和昆仑山的结合部。来到县城,才发现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模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荒芜的戈壁式山脉,黄色的原始岩土裸露在炎热的太阳下,没有一丝绿色和生气。由于常年干旱,土壤盐碱化严重,加上恶劣天气,草和树都极少,这里的牧民需要把羊群赶到很远的山里面才能找到草地,维持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大家看到这里的情况,心情都有些沉重,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做些什么。
当时常州正在援建供水工程、幼儿园、小学、医院、道路、居民房、产业园等一大批民生项目。第一天,我们来到自来水厂的工地现场,了解到当地水源是天山上的雪水,山上的泥土冲下来,水中夹杂着红色泥土,无法饮用,迫切需要对水质进行净化。而当地9月份以后,路面冰冻,工程基本上就不能施工,所以工期很紧。如果像正常做一个基建项目按部就班的把所有程序走完,那水厂根本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面对这些情况,审计组结合实际,提出了对应的审计建议,加班加点地帮助建设方制定制度,保证建设方不越底线但又能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清楚记得,当晚我们回到住宿地,水龙头中放出的都是夹杂红色泥土的水,没办法洗澡,只能克服条件,将就着擦一擦。
第二天,我们去了乌恰县实验小学工地,楼房钢结构的架子已经竖起来了,一旁混凝土的搅拌机轰鸣作响。我们在与现场管理人员交谈中了解到,援建工程不仅仅是要按规定完成抗震的质量要求,而且从一开始就以新疆建筑工程天山奖(自治区优质工程)的标准来建设施工,争创优质工程。由于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尽可能多工作一会,白天走访现场、审核资金来源、查看管理制度审计,晚上整理材料,写取证材料,汇总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对在建的所有项目都查看了现场。组长也给我们审计组成员下达了任务。审计必须提高效率,及时跟进,争取与工程同步。为方便工作,我们邀请乌恰县审计机关的通知加入我们的援疆审计组,一起实施审计。当时不管是建设方,还是当地的审计方,在制度建设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所以后一年我们实施了“智力援疆”项目。帮助当地的工作组、建设方建立起了必不可少的制度和程序,也帮助当地的审计机关建立起了投资审计的理念。由于常州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走在全国前列,对这方面我们很有经验。根据当地的人员少、很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创新地开展了重点环节审计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5年10月27日,我跟随审计组第二次来到了乌恰县城开展现场审计,这已经是常州对口支援新疆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常州开展援疆审计的第五个年头。由于援建工作组人员五年一轮换,上一批常州援疆工作组的任务已经结束,现在换了全新人员。这次审计要对上一届工作组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时间紧任务繁重,包括资金管理使用、实施进度、工程造价、项目投入使用等方方方面面的情况。审计结束后,40多项审计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受到援建指挥部及当地政府的肯定。
这一次来到乌恰,我发现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乌恰县安居富民工程项目、乌恰县乡镇村双语幼儿园项目、乌恰县电视台项目、乌恰工业园区小微企业产业园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乌恰工业园区公共运输服务中心、乌恰县公共运输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都已经建成投用。五年来,常州对口支援乌恰实施援建项目39个,援建资金3亿多元。驼绒分梳加工、雪菊加工等27家企业入驻小微企业产业园,吸收近千人就业。1个县城幼儿园、7个乡镇幼儿园、11个村级幼儿园,整个幼儿园建设覆盖乌恰所有偏远乡村,达到了“幼儿园双语教学”全覆盖等等。
回想到这一切,我仿佛还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地克族人民在援疆的房屋里,欣赏着电视中播放的精彩节目,喝着纯净的自来水,在产业园内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五年以来,常州援疆彻底改变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一个繁荣的乌恰正呈现在丝绸之路上。我想在这里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援建情却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常州市审计局 黄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