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统一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实现审计全覆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依法全面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促进领导干部在推动改革发展中积极作为、有效作为,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新审计方式,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都对审计全覆盖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要求重点部门、单位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为适应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机关要改进审计方式,加大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努力实现应审尽审、五年滚动覆盖的目标。
1.深入开展结合式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依托,将政策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项目融入其中,增强审计项目间的协同性和审计内容的协调性,实现财权审计与职权审计相结合,并通过对与职权密切关联的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和延伸下属单位的方式,扩大审计覆盖面。如对水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时,实施水利专项建设资金和水资源资产审计;对民政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通过延伸下属单位,开展全市养老机构财务情况审计和福彩资金绩效审计等。通过结合式审计模式的实施,达到审计一个单位,摸清一个系统,有效扩大审计覆盖面。
2.积极开展上下联动审计。随着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这一重大体制调整的全面实施,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的力度越来越大,上下联动更加紧密,审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更为突出,审计资源的整合、监督合力的形成也更为有效。通过对某系统、某行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施上下联动审计,从一项政策措施既可揭示具体部署也能反映落地效果,到一笔资金既可查预算安排也可查管理使用结果,有利于揭示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执行的效果性以及系统、行业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问题,推动系统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和整个行业的全面规范,同时也促进上下各级审计机关对系统、行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覆盖。
3.有效指导开展内部审计。目前,审计任务繁重,人员力量不足,各级审计机关可拓宽思路、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可通过出台地方内部审计规定、下达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意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等方式,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公安、交通、住建、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制定系统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和办法,积极开展下属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纵深”覆盖面,全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4.拓展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近年来,国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农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惠农资金汇聚农村,村级组织能够支配的公共资源和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及基层治理的复杂性,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专项资金被骗取套取、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也引发了一些基层社会矛盾。党中央高度重视,2014年7月通过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明确赋予了审计机关开展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权限。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可根据现有审计力量,在实施乡镇书记、镇长经济责任审计时,有针对性地对经济总量较大、接受财政资金较多、群众反映经济问题比较突出的村居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延伸,对村居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和群众关心的集体资产处置、债务债权管理、基建工程管理等情况开展监督,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监督体系,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二、更新审计理念,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抓手,因此审计机关要更新审计理念,不断深化审计内容,努力将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有关要求具体化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制定好审计方案,对重点内容和问题审深审透。
1.深化审计内容。彻底改变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思路,审计中紧紧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以及精准脱贫、资源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巡视与巡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同时根据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突出经济责任审计侧重点。对党政领导干部,注重监督检查领导干部承担的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措施责任、经济发展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民生改善责任等。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注重监督检查贯彻上级政策措施责任、经营管理责任、创新和转型升级责任等。通过深化审计内容和重点,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落实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目标任务,促进提升其执政能力和水平。
2.紧扣职责履行。审计时要紧扣领导干部的职责履行,侧重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程序的规范性和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检查可研性报告,分析决策的充分性;通过检查决策形式和程序,分析决策过程的规范性;通过检查执行的结果,分析决策的有效性。通过严格职责履行,强化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意识,强化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三、创新审计方法,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
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有效途径。经济责任审计要实现全覆盖,必须按照审计对象类型优化审计内容,积极探索开展大数据审计,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归集、分析数据,查找、落实疑点,系统研究整体,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精准审计,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数据库和问题数据库。根据被审计对象的行业范围分类建立被审计干部对象基本情况数据库,如行政类、教育类、卫生类、乡镇书记、镇长类等,每次审计组根据审计结果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内容。
2.搭建数据归集平台。根据不同项目需求分行业设计标准表格,分别采集涉及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及往年审计结果数据等,形成相关基础数据库。
3.搭建数据分析平台。一方面梳理常规性违纪违法违规问题清单,建立基础的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另一方面,将财务与业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关联,建立比对分析模型。利用分模型开展总体分析和关联分析,筛选、建立疑点问题线索清单,为现场审计确定方向和重点。
4.加强现场核查。对疑点问题线索清单,审计组应结合实际一一核查到位,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切实做到资金流向哪里,审计监督到哪里;权力运用到哪里,审计跟踪到哪里。
四、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实事求是作出评价和责任界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这“三个区分开来”是面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挑战提出来的,它体现了客观求实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的理念,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是当前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新形势下审计工作进行定性、处理、评价和责任界定过程中时必须把握的一把“标尺”。
审计实践中准确进行“三个区分开来”,首先,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勤学习、多积累,不仅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各方面知识,还要熟悉党内法规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指导政策和文件,更要深入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精神实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审计服务改革发展的目标,实事求是地揭露问题,推进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能力。其次,进一步规范审计现场操作流程,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确保取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充分性。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严格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甄别,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环境等原因以及决策过程、客观后果和带来的影响等,确保查深查透,并做好相应记录。再次,要完善问题审定程序,确保“三个区分开来”认定结果正确。审计机关要制定“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实施办法,对审计现场发现的问题,认为应当适用“三个区分开来”进行研究判定及需实行容错纠错机制的,经审计组讨论后,报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法制部门对业务部门提出的“三个区分”原则运用和容错纠错机制的把握进行初步把关,经审理确认后交审计业务会议集体论证决定。
五、推进结果运用,富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
审计结果有效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取得成效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关键环节。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要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审计机关据此应促进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着力推进审计整改和责任追究有效落实。
同时审计机关应深入分析党委、政府、干部管理监督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等各方面需求,对经济责任审计各类报送文书进行专题研究。向党委、政府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要注重对同一类别或同一行业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职责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横向分析,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建议,有效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向干部管理监督部门报送的,要提高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紧紧围绕审计对象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业绩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准确界定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责任。(启东市审计局 陈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