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行为的普及,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十九条提出: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这是国家首次将大数据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大数据时代,导致审计环境产生重大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变革,国家审计工作需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更新工作理念,优化组织方式,创新工作模式,加大审计方面大数据人才的培训,提高审计数据的分析能力。
一、大数据环境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环境下,基层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推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能力素质方面有待提高;审计专业人才队伍中熟练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站在体制制度机制高度思考问题的人才相对较少。总的来讲,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还未能从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的转变上充分认识计算机审计的本质,把计算机审计仅仅当成以信息化手段取代传统手工手段的一种查账方式,未尝试开展大数据审计分析创新。
(二)数据采集不完整
大数据审计,肯定离不开数据。目前基层审计机关通过AO和数据库查询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审计,但是,这些数据采集只能在实施审计项目时获取,如果下一年不审计这些资金,相关单位在数据提供时会不配合,认为不在审计期间或者不是审计范围,即使提供了也会是处理后的数据而非原始数据。这就会造成了数据库里的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采集不完整。
(三)未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审计效率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审计的核心。当前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利用跨多部门、多业务、多层次、多领域的审计数据,从广度和深度上探索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没有较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审计人员在大数据分析上缺少思路;二是目前可供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分析的工具只有AO和数据库查询软件,只能实现一般性关系型查询分析,要想真正从多源异构、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中挖掘出其蕴含的价值,并对未来提出合理预测和建议,亟须 引入大数据综合分析软件。
二、如何推进大数据审计
(一)强化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意识,注重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大数据环境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实施、运行以及到后期的维护更需要审计人员既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又懂审计业务。所以要培养一批既懂大数据分析技术又懂审计业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在信息化环境下,只有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才会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已经获得审计人员的广泛认可,但是基层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审计意识不强,而且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大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单一,对大数据技术的了解比较浅显,审计时还是习惯于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业务,远不能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要求。所以现阶段审计机关需要尽快造就一支熟悉审计业务、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审计专业队伍。
(二)强化数据采集,建立集中统一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库
保障数据采集完整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拓展数据来源,做好各审计数据资源积累。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行业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和审计机关自身积累的历史数据。二是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加大数据集中力度,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审计管理机制。从数据的报送、归集、分类、分析、应用、保密、存储与读取等全链条各方面进行建章立制,积极做好数据的归集和管理工作,实现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统一集约化管理。注重原始数据与审计标准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同步积累,进一步提升电子数据的数量、质量和延续性,建立集中统一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为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三)推动大数据分析的运用
一方面,鼓励、督促审计人员直接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开展分析,改变以往直接使用数据库工具分析数据的惯性思维,逐步建立起规范的数据权限控制、数据安全管理、审计行为控制等“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机制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行业之间的横向审计模式,统筹规划重点行业和关联性部门数据,将各行业复杂、海量业务数据实现有机融合,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年度的大数据集,建立对数据信息和业务进行全面深层次综合分析平台。
大数据时代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审计工作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努力的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相关的技术运用还不成熟,在大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提高。信息智能化审计的实现需要审计人员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并从核心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数据,迅速、准确的发现疑点,继而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能。 (灌南县审计局 李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