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全覆盖开始纳入各地审计机关的要求中。2015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提出审计全覆盖具体要求,以及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的工作思路。在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后,2019年4月,审计署提出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升审计工作绩效,推动实现有数量、有质量的审计全覆盖。本文重点研究审计两统筹的实现路径。
一、审计项目统筹的路径
1.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从源头上强化审计项目统筹。审计计划是审计项目的起始,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促使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更能体现出全覆盖的要求。审计部门面临着审计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审计全覆盖要求,对重点部门、单位要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如何在既定的有限人力资源下,完成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能?科学安排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保证质量。统筹计划安排,防止不必要的和成效很低的审计。合理划分轻重缓急,排定年度必审项目、周期审计项目、任期审计项目。如我们在计划执行中发现,各地审计机关每年3-6月份将大量时间和资源用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而事实上,由于财政资金统管,各部门的财政经费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大部分用于人头经费和部门运转,资金使用一般比较规范。每年在部门预算审计上要消耗审计部门1/4左右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实际取得的成效却不多。在向人大所做的审计工作报告中,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的内容往往很单薄。在审计成果体现上,我市近5年来,每年评选8个左右的全市优秀审计项目,几乎没有1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因此,我们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要敢于大胆突破,各种类型的审计项目,有增有减,该突出重点的要突出,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要大幅减少。从而更好地集中资源,将审计重点有侧重的聚焦,使得项目计划更能体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更能体现民生需求,更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编排,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以泰州市审计局为例,有50名干部职工,其中,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有35名。2018年新增安排约40个审计项目。见下表
泰州市审计局2018年审计项目计划汇总
|
序号
|
项目名称
|
1
|
同级财政审(2个)
|
2
|
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8个)
|
3
|
署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4个)
|
4
|
经济责任审计(14个,含省定2个)
|
5
|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1个)
|
6
|
企业审计(1个)
|
7
|
专项审计调查(2个)
|
8
|
新增投资审计(5个)
|
在对审计项目计划进行工作安排编排时,对比较简单的审计项目在审计组编组时进行优化,可以合并由1个审计组完成。使用必要的计算机分析,进行辅助审计。比较常见的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对重要部门资金体量大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单独一个审计组专门实施。对体量较小的单位,可由一个审计组完成几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压缩单个项目时间,保证完成审计任务。实际执行中,对每年组织部门委托的小规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合拼由一个审计组实施,各出报告,时间要求也比较紧。这样,能够集中好审计资源,去完成更加重要的审计项目。以前,有些小部门的项目,现场实施时间也很长,出的审计报告也没有什么有力度的问题,实际是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毕竟,每年的审计资源总量是有限的。
二、审计组织方式统筹的路径
3.开展融合式审计,在实施阶段使得一次审计完成不同的任务需求。审计项目计划编排中,既有上级部门安排的政策执行情况,如债务审计,也有组织部门安排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有政府交办的其他财务审计。这些审计,很多时候都是指向同一个平台单位。这样,我们可将这3个项目交给同一个审计组去实施。实行3合一式审计。出具3个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这在我局2018年项目实施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如文旅集团经济责任审计、2018年文旅集团资产负债审计、2019年文旅集团政府性债务审计。交由1个审计组去实施,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最大限度扩展审计覆盖面。
4.一审一授权,在总体上提升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保证审计两统筹的质量。巡视巡察也是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参加过几次巡视巡察,对巡视巡察的做法深有体会。巡视巡察组不固定巡视巡察哪个单位,而是每年制定巡视巡察任务时,一巡视一授权。巡视组之前并不知道巡视哪个单位,被巡视单位也不知道会是哪个人来巡视。只在开展巡视巡察动员会时,巡视组和巡视单位才同时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组来开展巡视。这样做,避免固定的人巡视固定的单位,减少可能存在的干扰现象和以权谋私现象。因而,巡视巡察成果往往较为突出。我们审计也可以学习这种做法,打破处室的界限,不同的审计项目不再按项目类型分给相应的处,统筹全部处室来分配项目,防止老人审老单位,存在的老好人现象。同时,在领导干部分工上,也不固定分管什么类型的审计业务,而是人随项目走,分管的处室做什么项目,对应的分管该处室的领导就具体分管该项目。打破领导在一定任期内对项目领域分管的固定。同时,不同的领导对相同的业务都有涉及,一碗水能否端平,也起到相互监督牵制的作用。
三、联系群众与激发人才活力相结合,保障两统筹的实施
5.发挥人才优势,建立主审制度以审计业务论英雄。人才是保证审计项目实施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发挥人的积极性。审计项目实施完毕,审计成果怎么样?过去往往抱着完成工作的态度,一审了之,干好干坏一个样,对审计成果的业绩关注较少。建议建立主审制度,主审可以牵头组成审计组。形成从局领导---主审--审计人员的管理层级。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行政工作可以更多地由处室承担,从而形成类似员额法官的管理体制。加强审计项目业务质量的考核,通过每年的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的标准,对各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打分,对排名居后的项目主审,停止1年的主审资格。从而激发活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审计机关和其他政府机关不太一样,它主要基于人的劳动,形成对问题的发现。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备实现主审制度的业务基础。可以较好地改善行政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的协调性,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最终促进审计高质量的发展。
6.加强审计成果的统筹,促进审计影响力的提升。审计不是审计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将审计工作和社会和群众联系在一起。审计工作本身,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密切和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发扬社会合力,形成审计的磅礴力量。在审计进点时,要将审计通知书及时在被审计单位公布,接受被审计单位群众的监督,同时留下包括电子邮箱在内的联系方式,欢迎提供和审计有关的线索,毕竟对一个单位情况最了解的以及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的,还是该单位的普通干部职工。审计报告出台后,要及时依照规定在网上公布审计结果报告和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使得审计成果接受群众的检验。审计通知和审计报告的公开,有利于群众增强对审计政务工作的知情权,有利于获得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和监督,从而最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泰州市审计局 杨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