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质量关系到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的发挥,关系到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决策,笔者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确定质量控制标准,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目前,各高校加强了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成立高校审计委员会,确立议事规则,商讨内部审计发展大计,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质量标准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及各相应省份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和修订内部审计规定和制度,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环节和步骤,层层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质量管控责任,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明确标准。
二是强化全过程管理,实现审计质量提升。以每一个审计项目为质量控制对象,以提升审计质量为目标导向,围绕所在高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选好审计项目。严格进行全过程管控,力求实现审计计划明、审前调查透、审计方案优、审计证据足、审计评价准、审计建议实、成果运用好。审计项目结束后,内部审计负责人应组织内审人员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工作情况进行审计后评价,帮助内审人员总结审计经验和教训,为日后审计项目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必要参考,也为后续审计质量的提升强基助力。
三是整合监督资源,提高合力监督效能。要坚持内部审计工作一盘棋,不断深化纪监巡审联动机制,及时出台协同监督工作机制的具体实施意见,让联动监督有据可循。相关部门定期召开纪监巡审联动工作会议,针对高风险领域和高风险事项拟定统一方案,实施统一行动,共享信息,实现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贯通协调。
加强队伍建设,把握审计质量提升关键。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具有财经类学科和人才的明显优势,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人才资源,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多管齐下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
一是汇聚优秀人才,打造过硬团队。打造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突出政治标准,强化专业素养,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政策研究能力以及审计信息化等综合能力。积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资格考试和领军人才选拔,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充分利用高校会计、审计、管理、计算机等人才汇聚的优势,组建兼职审计队伍,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参加审计项目、参与内部审计课题和理论研讨等方式贡献专家力量。
二是强化职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内审人员培训兼顾理论和实务两方面,不断提升和完善审计干部队伍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长期保持对审计人员实务培训强度,积极创造条件,让内部审计人员走出去,到一线历练。如选派人员参加各级审计机关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以审代训项目。
开展研究型内部审计,探索审计质量提升新路径。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从顶层设计入手,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研究贯穿于审计项目,打造审计精品,实现内部审计增值。
一是加强成果利用,探索审计监督新模式。借助内部审计协会和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广泛接收并及时应用现有内部审计研究成果。找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炼重要审计风险点,帮助学校开展常态化“经济体检”,使易发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开创高校审计监督新模式。
二是参与理论研究,收获审计监督新成果。通过审计科研所的课题立项、论文公开发表,中国内审协会的理论研讨和示范案例评选,及时总结内部审计实务中行之有效的经验。通过理论研究进一步挖掘高校内部审计现实问题中的深层次原因,探索解决机制性、制度性问题的路径,实现内部审计理论成果向审计实务有效转化,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者:南京审计大学 王芳 孙以萱)《中国审计报》 2022年8月第338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