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档案是指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含专项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审计档案记录了审计的全过程,凝聚了审计人的汗水和智慧。审计档案不仅是审计人的知识宝库,还是审计人的可用财富,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档案建设的背景下,审计档案的建、管、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运用研究型审计思维开展审计档案价值的再发掘,有利于实现审计档案数据共享,助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提升。
一、审计档案是青年审计人才成长的“铺路石”
青年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审计工作任务日渐繁重与审计专业人才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加快审计人员专业化建设,提升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让青年审计人员尽快融入审计角色,适应审计工作需求,是缓解当前审计任务与审计人员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审计机关应重视对现有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遴选出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各类型的优秀审计项目档案,组成鲜活、优质的数字化审计案例库,供青年审计人员进行案例自主学习、研究和集体培训使用。一方面,青年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档案的学习与分析,有助于解决审计实践中参与审计项目少、经验积累不足和审计理论学习到审计实践运用欠缺的问题,直观了解审计的基本程序与审计的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数字化档案以其内容全面、检索方便、选择性强、便于阅读等特点,契合现代青年审计人员的阅读习惯,深受大家欢迎,提升了阅读和学习的效果。
二、审计档案的再研究是审计质量提升的“加速器”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对审计档案的再研究,是总结优秀审计经验、排查审计实施不足、防范审计风险,促进审计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之一。每年度,应组织审理部门、各审计组对年度内实施的预算执行审计、重点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等重大审计项目开展项目复盘。一是从制定审计目标、审前调查和研究、聚焦重点事项、组织方式、审计风险防范等方面,对审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分析。通过查找问题、商讨对策、总结审计过程中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审计组织方法和实施内容,防范审计风险。二是审计档案实现了审计案例“量”的积累,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利于审计机关将同一行业、同一类型的被审计单位进行分类汇总,建立不同类型的审计资源库。各审计组通过梳理同一行业或类型的审计档案,可以理清相关行业、单位的历史沿革、内部管理模式、项目建设情况、资金管理方式和审计标准等,便于在实施同类审计项目时进行综合比对分析,达到横向比较与纵向穿透相结合,快速掌握相关情况,提升审计效率。三是加大优秀审计项目档案的再加工,选取经过复核审理的高质量的典型问题取证单、征求意见稿和审计报告,将档案材料中的问题进行脱密处理,制成取证单、审计报告参考模板,供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参考使用,使审计人员个人智慧转化为审计机关集体财富,便于审计人员学习借鉴,做出更多标准件。
三、审计档案的再提炼是审计成果转化的“点金石”
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审计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才能更好地体现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作用。一是审计档案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审计发现问题库,各审计组将审计发现问题放到同一行业、同一类型的问题库中进行比较,更加易于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以及对行业、系统的影响,从而判断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和价值性。二是通过对以往审计信息、审计要情的研究,有利于审计人员提高政治站位,主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制度、行业要求、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提高审计信息、审计要情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三是将同一行业、同一类型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化问题,向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推动出台规范性文件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解决同一行业、同一类型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达到审计一个、整改一批、规范一片的目的。(扬州市审计局 胡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