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主审的“沛县2019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项目荣获全国县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同级审”资金量大、覆盖面广、业务繁杂,每年都要例行审计,单纯的县级财政管理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何做到常审常新?怎样抓重点、抓热点,有哪些传承和创新?这些是作为主审的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主审优秀审计项目的感悟,我认为做好“同级审”主审,有以下三点要注意。
一、未雨绸缪-准备足
做优审计调查。每一个单位、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职能和特点,要想给被审计单位精准画像,在审计前应充分做好审计调查工作。一是审计调查范围要全覆盖,确保审计调查广度。“同级审”涉及的部门和项目较多,应充分了解各部门和项目单位的职能和权限,核清项目和资金管控流程及责任人责任。另一方面,审计资金要全覆盖,如果在审计调查中未弄清有哪些专项资金,未弄清这些资金的来源和金额,很有可能遗漏重要问题。二是审计调查方式要多样化,确保审计调查精准度。本次“同级审”调查时,我们结合使用审阅、问卷、访谈、观察、分析和重点调查多种方式,通过与财政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谈话,了解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三是审计调查线索要辨别分析,确保审计调查实用度。调查结束后,把调查过程、方式、参加人员、调查重点内容及调查结论形成书面调查了解记录,对财经法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作出初步评判。
编好审计方案。根据审计调查了解情况,精心编制科学合理、指导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方向,锁定审计内容和重点。编制方案时,要注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目标是否明确。知道审计这个项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二是审计内容和重点是否准确明晰。究竟要审什么,审哪些,重点在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方法步骤是否有针对性、便于操作。不同的审计内容要有不同的方法和步骤,对症下药方能有效。四是人员分工是否合理。主审要协助组长根据组员专业背景及特长,合理分工,让组员进一步拓展思路、互相补位,做好传帮带。
二、统筹谋划-把好点
在思路上要理清。“同级审”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收支、把握重点、涉足热点、突破难点、服务宏观”。在“收”上,主要是对非税收入坚持业务和财务数据相结合,自下而上追踪审计,审查收入的各个环节是否做到及时、足额上缴或上解预算收入;在“支”上,主要审计支出环节是否做到按预算、按进程、按级次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按照“财政资金使用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的要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查深查透。涉足热点、突破难点,既把握重点内容,又关注重点单位,多选几个专题。本次“同级审”突出对民生保障、涉农惠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延伸审计,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坚持“审到要害处,查到点子上,触及深层次”,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在重点上寻突破。审计项目不可能面面俱到,审计重点要紧扣上级审计机关计划安排和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从焦点、难点、热点中,找准审计切入点,注重选择与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和民生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对象和领域,全面分析、科学研判,综合考虑审计事项的特点、预期效果等因素,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锁定审计重点。
在质量上要管控。审计过程中,主审要对审计项目的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程序,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做好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对照审计实施方案,做到应审尽审。重要事项审计推行“表格工作法”,确保不漏项、不缺项。二是对照操作规范,严格审计程序。参照《江苏省审计厅审计现场管理办法》,严格现场管理,努力查深查透,把好问题定性关、法规引用关、处理处罚尺度关和文字表述关。三是对照署优标准,落实各项要求。努力挖掘审计成果,形成审计专报、审计信息。四是内查外调,不漏违纪问题。注重财务与业务的联系、账面与实地的结合、多重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比对,透过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数字的异常变化等,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三、综合分析-重提炼
审计报告是审计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最终反映,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效果的大小。作为主审要具备“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
提炼优质“审计建议”。通过专报、要情等载体,将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问题和风险隐患作为审计履职重要内容。提出的建议要有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有助于服务领导宏观决策,更好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提高问题线索质量。为提高成案率,要将查处问题线索的领域和环节定准位、围绕权、紧盯钱。在本次“同级审”项目审计中,根据审计发现问题,制定移送事项清单一览表,详细列明移送事项名称、涉及单位或人员。并将审计查出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向县委审计委员会专题汇报,县委审计委员会主任批示,要求县纪委监委直接查办,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查办结果上报,县纪委监委主动与审计局对接,了解线索情况,经紧密配合,问题很快取得突破。
推动分类整改落实。专题研究审计发现问题,分类梳理、区别施策,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对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倒排时间表,要求逐项、逐条整改;对分阶段整改的问题,要求制定整改时间节点及相应措施,分阶段加以整改;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性、倾向性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需要持续性整改的,要求整改单位举一反三,从制度、机制、管理上寻找问题根源,全面梳理各类问题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回溯审计历程,深切感受到:
——思想重视是前提。作为主审要带头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审计全过程,短时间内掌握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做到了然于心,且把学到的知识与业务操作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
——选点精准是根本。紧扣上级审计机关计划安排和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从焦点、难点、热点中找准审计推动和服务国家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的切入点,注重选择与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和民生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对象和领域锁定审计事项。
——管理严谨是关键。按照优秀审计项目的要求和标准,确保审计广度和深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充分发挥成员特长,实现优势互补。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对审计项目的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程序进行全程监督监察,做好审计质量控制。
——效果明显是目的。坚持将开展研究型审计贯穿项目审计全过程,从总体上研究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规律、趋势、特征以及重要性程度,为被审计单位把脉问症、精准画像、对症下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和查出问题“含金量”,推动整改,实现“治已病”“防未病”。(徐州市沛县审计局 谷小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