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审计中笔者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有较大的招待费和会议费以及业务费支出。根据审计了解的情况,这些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有些单位为了掩人耳目,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虚构事实,开取虚假发票(办公用品、日用品等),将招待费、请客送礼费用堂而皇之记入经费支出。笔者认为这些现象必须严加遏制,必须加强对公务接待消费的监管力度。
一、公务接待消费逐年上升原因分析
多年来,公务接待消费既是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人民群众议论多、反映强力的问题,已日趋异化为一种腐败“官文化”。为何公务接待消费居高不下,甚至一直飙升呢?
一是思想上麻木。这些现象群众早已司空见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不以为然,把公务接待消费当成正常的费用、正常的开销,相互攀比并且滥用。
二是制度上缺陷。我们的制度太软,执行力度不够,且容易变通,官官相护现象层出不穷,很多监管部门作为不力,出现了腐败,碍于情面不坚持原则,不敢动真碰硬,以致大家一片“和谐”,滋生了腐败。
三是监督上不力。公务接待消费不透明、不公开,缺乏群众监督,监督机制缺失,“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
二、遏制公务接待消费的策略
加强对公务接待消费的监管,严格厉行节约,对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打造节约型机关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遏制公务接待消费,必须全力公开预算经费,并辅之完善的配套措施。
首先,切实做好经费公开工作,不断探索和完善公开的监督机制,将经费公开精细化、常态化、制度化。必须按照“类、款、项、目”四个级别规范、细化公开内容。公开的内容必须既有预算经费,也应有实际支出数。如果只公开预算经费,而实际消费开支不公开或内部掌握,没有对比,群众就无从知晓实际消费开支是否过大。年初预算经费公开,年底则必须将经费决算公开,真实、客观反映实际的运行情况,两者缺一不可。财政部门应把紧预算口子,对于开支过大的单位坚决削减其预算经费。
其次,公开的形式应真正透明,充分利用各种监督平台,发挥其作用,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将公务接待消费的详细清单如实地公布于众,公开的内容不能“犹抱琵琶”,也不能“雾里看花”,让老百姓不仅看得到,也能看得懂,要明明白白、合情合理。让群众知道纳税人的钱花在哪里,是否合理、合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当然这需要勇气,但这是预防公务接待消费等腐败的有效措施,也体现了政府部门自觉接受监督的诚意。
其三,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用有效的制度来遏制吃喝等公务接待消费行为。这就需要纪检监察实施严厉的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从意识上、制度上、机制上加以控制,成立由纪委、审计、财政部门组成的审查小组,对经费公开的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尤其对那些与公众心理预期反差较大的吃喝费用,更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重点督查,检查是否存在虚报、瞒报等弄虚作假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检查报告,接受公众监督,让公务接待消费,尤其是吃喝行为成为某些官员不敢轻易触犯的“高压线”,杜绝奢侈浪费行为。如此才能保障公开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权威性,才能使公务接待消费公开达到规范公务支出,提高公共资金支出效率,打造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预期目标。
另外,笔者主张除外事活动招待审批费用外,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高档茶和礼品,其他吃喝费用一律不予报销,这也正好解决了假发票的问题。岗位公务费给予补贴,招待自己花钱,这样,廉政建设会大进一步,公众满意度将会大大提高。 |